——>
125:一叶落而知秋(二)
念远因问起那日老族长前恭后倨,判若两人的缘由,王崇业淡淡一笑,不以为意道:“其实我只是告诉他一个事实罢了。当年二叔公的独生子为了偿还赌资私自变卖祖屋而被逐出宗族,经不得几十大板便惨死当场。这件事儿阖族皆知。众人皆以为是那几位严苛执拗的族老所为,其实这事儿完全是咱们这位侯爷大人暗地里一手纵的。”
念远闻言,和王崇业相视一笑,心中便已有数:老族长年事已高,膝下有子未免不想将其位传于自己的亲生儿子。只有釜底抽薪,彻底地断了他这个念想,才能一劳永逸。可怜老族长,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却然不知,还要为仇人卖命。这会子得知了这个残忍的真相,他心中如何能不怨不恨。只是王崇业这般攻于心计,且那日在祠堂里的一言一行都是可圈可点,一针见血。这样的人不得不叫人又敬又怕。念远又想起雨霏那日对自个儿这位二叔的评价,心里便有了番计较,自此对王崇业也多了几分戒备,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侯府亲丧,阖族哀恸,那些素日里交好的世家大户也纷纷遣人前来吊唁。当今圣上亦闻得此讯,特下旨额外开恩赏了王念仁一个正七品的文林郎。此旨一下,不仅谨明候府里人人谢恩,就连朝中大臣亲贵皆高呼万岁,称颂不绝。
却说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筵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靸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家中来往客人不少,念远身为侯府世子,少不得要出来应酬答礼。直至晚间方起身别过族中诸人,自往暗香阁而来。转过山石间的小径,忽见一女子淡妆素服,头上的金累丝点翠凤钗闪闪发光,袅袅娉娉地迎面而来。念远以为是族中女眷,忙避让不迭。谁知那女子却俏生生唤道:“二表哥……”
念远一听这话,抬头一看,面前的正是姑母的女儿凤鸾。遂只得停下步子应付道:“表妹有礼,这是往哪里来?”
凤鸾生得两条春山含翠的柳叶眉,一双秋水无尘的杏子眼,粉面含春,多情脉脉地娇笑道:“我想着这几日府里忙乱,郡主表嫂未免劳了些,便煮了酸甜开胃的滋补汤送去。又说了会女儿家的闲话,正要去给老太太请安呢。”
念远听她说起雨霏,心中一暖,语调也不由得柔和下来,因笑道:“表妹有心了。郡主整日闷在府里倒多亏你还惦记着,日后还请时常过去陪着说说话解闷儿。”
凤鸾嘴里咬着帕子,抬起头直视着念远那俊秀的面庞,娇滴滴若有所指道:“表哥的吩咐凤鸾必定会记在心头,昼夜不敢忘怀。别说是陪表嫂说话解闷了,便是教我上刀山下油锅,鸾儿也绝没有一句怨言……”声音越来越轻,后面几个字竟是细若蚊呐。
念远闻言,微微蹙眉,沉声道:“时候不早了,既然表妹还要去给老太太请安,我就不耽误你了。”
凤鸾拦道:“二表哥这些天着实辛苦,瞧你都累瘦了。凤鸾这里备了些茯苓麦冬粥,最是益气补神的,方才在暗香阁等了好半日,可巧在这儿就遇见了。不是天赐机缘又是什么?二表哥就赏凤鸾一个面子,略尝几口吧。”
说着便有丫鬟捧着斗彩鸳鸯卧莲纹碗,揭开盖子,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凤鸾拿起银汤匙手腕轻扬,舀了一匙滑爽软糯的汤粥就往念远口中送。
念远忙后退几步,不露声色的避过。登时拉下脸来,因冷冷道:“表妹一番好意,子陵心领了。看表妹眉眼倦怠,容色憔悴,怕是素日心烦气躁致使夜间不能安睡吧。这茯苓汤有宁心安神,去燥清心的功效,最适合表妹了。你还是留着自个儿回去慢慢享用吧。”
凤鸾又羞又骚,登时涨红了脸,当着丫鬟婆子的面也不好怎样,泪珠儿在眼眶里直打转,因泫然欲泣道:“凤鸾自小身边也没个亲兄弟亲姊妹,一见表哥便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早就把你当做了自个儿的亲人,便总想着能多多亲近。表哥就看在我年轻不知事的份上,千万不要生凤鸾的气。不然,我……我……”说到后面,语气越发哽咽,几乎泣不成声。
念远皱着眉头,心道:自己又没说什么,这位表妹就做出这副像受了天大的委屈的样。若是叫别人瞧见还不知要传出多少闲言碎语呢。看在姑**份上却又不好太严厉,真真教人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