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这位圣君,史书记载他“其仕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这样的智者,治天下五十年,而天下人不知其功,是真正的潜移默化,不事张扬,甚至不是治民,而是化民。
这样一位圣君,虽然敬神明,却不肯搞些神神秘秘的举动,不肯利用神明来吓唬统治百姓。甚至终其一生,他本人身上连一个类似神迹的传说都没有。连舜都被传说死后升天,二妻化为湘君湘夫人;尧却是“死葬于谷林”,明确地表示他并未成仙。
碰上这样的君王,董父也就只能是个动物园饲养员了。之后的舜,也是尧亲自挑出来的继承人,在品性上与尧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样并没有提升董父的地位。
董父此人,却是个热衷于仕途之人。他师从郭支学习豢龙之技,然而郭支最后带着自己豢养的龙隐于山野,他却以豢龙之技入朝,想要得宠于君前。
然而他历经了两代君王,都只被视为一个“匠人”,甚至在炮制了诸龙腾飞的奇景瑞兆之后,也不过得了小小一块封地,被赐了董姓而已,离他的目标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董父在尧舜两朝都不得志,而之后的禹自己就有号令阴阳的能力,豢龙之技在他面前自然也算不得什么了。
董父一生大志没有实现,但从禹那里,他却受到了启发。大约是他终于发现,豢龙献瑞虽然好听却不实用,因此他为后世子孙指出了另一条道路--用妖物去战斗,有了实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其实说起来,豢养妖物这种事,最早可以追溯到蚩尤那里,蚩尤曾经豢养过一种能迷幻人心的精怪,只要在阵前摇头一笑,就能令对方士兵迷惑混乱。后来还是黄帝制出了夔牛鼓、雷兽棰,才用鼓声破了这一战法。
蚩尤所用的那种精怪,其实是倚仗着蚩尤七十二兄弟的特异之处,临时从山中捕捉而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豢养。然而即使这样,也让黄帝吃了大亏。而禹据说是得到过西王母的教授,能够驱令鬼神,所以才能平治四海,建立声望,并继舜之后登上了君王之位。
董父目睹了禹的登基,重新规划了自己的目标。然而那时候他年纪已长,有心无力,而且九州的妖物都被禹封印入了九鼎之中,他即使有了新计划,也没有了能够实现目标的工具--一只顶级妖兽。
董父的后代就此蛰伏了下来,一边完善着养妖之法,一边等待着机会。终于,商灭周兴之后,周文王重新动用了禹所铸的九鼎,要聚天下气运于周,保姬氏子孙千年万代之福。董父的后代就抓紧这个机会,破开其中的一只鼎的封印,偷走了封印在鼎底的三足乌。
如果三足乌不是被后羿的神箭重伤,恐怕董父的后代也偷不走它。然而偷到手之后的问题就来了--三足乌确实是顶尖的妖兽,可是如何让它恢复元气呢?
妖物食人,要养妖,就要用人命去填。可是用谁的命呢?董父的后代因此争执起来,分裂成了两派。一派认为,成大事不拘小节,牺牲几条人命不算什么。而另一派则认为,当时天下已经安定,不要说随意杀伤人命是败德恶行,就算能将三足乌培养出来,又有什么用呢?
在从夏到周的数百年里,因为姓氏的变化,董父的后人其实已经分成了姓董和姓关的两大主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