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急得大喊:行舟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注意安全!结果对面船上没人回应他,他又急得破口大骂:你他妈是不是聋的?”
“还是没人理会他。”
“最终砰的一声巨响,两条船撞在一起,损失不小。”
“渔夫怒气冲冲地想找对方理论,定睛一瞧,却后知后觉地发现对面船上根本就没有人,原来是条空船。”
“你们说奇不奇怪?”
“原本火冒三丈想找人索赔的渔夫大哥,那怒火突然就消了一大半,他反思更多的是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小心。”
“什么叫对事不对人?”
“我现在想问问李书记,在这个撞船事件中,渔夫生气与不生气的问题,是取决于撞船事实,还是取决于船上有没有人?”
听陈长安讲到这里,纪委书记李清明不由得蹙了蹙眉头。
作为政法系统中的一员,李清明也是一个酷爱哲学的人,一听就知道陈长安这是在讲“空船理论”,出自于《庄子·山木》中的一个故事,只是陈长安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渲染了一下,把细节编得更接地气。
李清明扭头瞧了瞧杨敬林,也不知道杨敬林听懂了没有。
陈长安也凝望着默然无声的杨敬林,含笑催问:“杨书记,没听懂的话我可以再讲一遍。”
“又不是每个人都是那渔夫,最少我不是!”杨敬林回答得理直气壮。
陈长安笑问:“意思就是说,你能做到对事不对人?”
“当然!这是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素养!”杨敬林直视着陈长安,心中底气好像越来越足。
陈长安追问:“如果我现在无缘无故地扇你一巴掌,你生不生气?”
“当然!”
杨敬林怒视着陈长安,心想你若有这胆量,那你就试试看!
陈长安又笑了:“很好,如果有一个不懂事的小婴儿爬到你面前,他也无缘无故地扇你一巴掌,你会不会生气?”
“……!!!”
顷刻之间,杨敬林被问得哑然无语。
杨敬林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掉进了陈长安的陷阱里,不管他怎么回答这个问题,都是错!
如果他说生气,那他就是跟一个不懂事的小婴儿斤斤计较。如果他说不生气,那他就推翻了自己刚才“对事不对人”的说法。生不生气,不是取决于有没有挨那一巴掌,而是取决于谁扇了他一巴掌!属于典型的“对人不对事”。
“别动不动就说自己对事不对人,你做不到。”
陈长安没想嘲笑谁,因此也收起了笑容,他只是想阐述一个事实:所谓的对事不对人,只能哄哄小孩子。
杨敬林怒问:“我做不到对事不对人,难道你做得到?”
“你应该先审视你自己的问题。”
稍作思索,陈长安又继续说:
“马克思曾说,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而把理性认识付诸于实践的过程,就是改造世界的过程。”
“身为市委党校的校长,青干班的导师,你应该明白这一点。”
“然而,现在你这个人没有理性可言,也不是什么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一切全凭感性思维做判断,唯心而论!”
“现在你连身边的事物都看不清。”
“请问你怎么去改造这个世界?怎么带领吕州百姓脱贫致富?”
“如果我是你,我现在就去向组织递交辞呈!这不是对你的讽刺,而是对你的忠告,你只剩这一条路可以走。”
说着说着,陈长安仿佛又颠倒了角色位置,脱离被审的角色,反客为主把杨敬林审得面红耳赤,半晌说不出话来。
坐在一边的纪委书记李清明也是如坐针毡。
李清明正想帮杨敬林说两句话,杨敬林突然拍案而起,冲陈长安怒吼:“陈长安!你眼里到底还有没有领导,有没有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