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于衷并不代表宽容,而是没有触及到利益。真若是触及到了利益看,哪怕是皇帝朝臣也会联合起来抵制,更何况韩靖越还不是皇帝,他只是个身世不太能搬到台面上来的皇子。
添堵的,使绊子的,弹劾的,还真不少。
甚至连他的身世都拿出来说事,明知道圣上会不高兴,朝臣依然这样做了,可见对韩靖越进兵部多么忌惮了。
如果韩靖越是在皇家长大的皇子,哪怕不如现在出众能干,身边也会聚集一群拥趸。没见倒霉催的小透明二皇子都有人支持吗?
事实是韩靖越是在外头长大的皇子,到底不那么名正言顺。朝臣多是读书人出身,以维护正统为己任,自然就有志一同的把韩靖越排斥在外了。
这也就是建安帝的儿子多,大臣们有选择的余地。若是建安帝膝下荒凉,只有韩靖越这一个从外头找回来的皇子,就算他愚笨如猪,你看大臣敢挑不?不得激动涕零把韩靖越捧上天才怪。
毕竟在大臣们看来,圣上后继有人江山社稷才稳定。
当然这些都是明面上的,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韩靖越太能干了。一个能领兵打仗又有手段的帝王,大臣还有什么玩头?
韩靖越也不是束手挨打的性子。兵部是静王经营多年的地方,他不许别人染指这可以理解,但他不该一边拉拢一边背后插刀子。
虽然明面上那些人和静王没关系,甚至还分属于不同的势力,但别忘了韩靖越是干什么的,他的手里甚至有一批圣上都不知道的暗探,自然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秘密。
比如:贴身伺候了文王十多年的宫女便是他的人。再比如那位成天追着他弹劾的徐姓御史,其实也是他的人。
兵部掌管武官的选用,韩靖越就在这上头做起了文章。他并不安插自己的亲信,而是直接去了京郊大营住了十天,日日操练,美名其曰选拔。
面对朝臣的弹劾,韩靖越从容又无辜,不操练怎么知道谁适合担任什么职位?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他可是一片忠心哪!
怼的朝臣瞠目结舌,心里纷纷想:安王的嘴皮子何时这般厉害了?比文臣也不差什么呀!
关键是圣上不吱声,这不是默认是什么?
有一些自觉揣摩透圣上心思的大臣就闭了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御史还能落个名声。他们又不是御史,何必去惹圣上不快呢?
韩靖越折腾完了京郊大营就去折腾九门提督巡捕营,甚至连禁卫军都没放过,折腾得整个京城的武官胃疼,却又无可奈何。
后来他们发现这位安王殿下并不是泄愤,他是很认真的在选拔武官。一些自身有能力但没后台背景的都被他提拔了起来,而那些靠着家里权势升上的草包则被降职甚至撤职,这倒赢得了普通将士的赞誉。
而静王则愤怒的发现,他多年的经营,安插在各个地方的武官被清了十之七八,这下他可坐不住了。
“父皇,不是儿臣要告状,实在是安王兄太多了,折腾得人心惶惶,他们不敢惊扰您,就找上了儿臣,想要儿子做个和事佬给安王兄赔罪。您说这如何是好?静王一脸坦然。
建安帝看着手上的奏折,头都没抬,只淡淡地道:“都有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