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原来,时逸之也是陛下的人。
时逸之同我讲的,唐期被削官这事牵扯颇深,表面上是因为他贪污受贿,实际上是为了扳倒当年帮他科举作弊的主考官——段阁老。
段阁老是太皇太后的人,做人也算本本分分,唯一能被人拿捏住的缺点就是贪财。唐期生在富户人家,有些小才华,却也没到惊才艳艳的地步,当年没少为讨个功名孝敬段阁老。段阁老有心给他个后门,恰逢秋试,唐期与从外地来的穷书生封意安同一茬进了考场,段阁老心里活络,灵机一动,这是天大的好机会啊!唐期已在京城小有名气,封意安一个外乡人谁认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亲自提笔,悄悄地把封意安的文章署名换成了唐期。
这事做的神不知鬼不觉,连封意安都不晓得,还曾天真地以为是自己学识浅薄才落的榜。
唐期如愿中了状元,一时风光无限,还有段阁老收他做门生,背靠大树好乘凉,官员亨通,无人能挡,最后索性做了段家女婿,贪污来的银子,多半都拿去讨段阁老欢心了。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原本可以就此揭过。偏偏封意安真是个有才的人,在去年的秋试上又写出一篇使人叹为观止的好文章,主考官却不是段阁老。
去年的主考官叫纪源,是个细心的文痴,初读此文便大为拜服,顾不得尊卑身份,竟会亲自去封意安所在的客栈拜访讨教,两人细谈之下,方才对三年前那场秋试的一点猫腻有些察觉。
毕竟唐期中了状元的那篇文章与封意安平日所做文章太过相似,其中风骨,更是几乎一模一样。
了解了事情始末之后,纪源便想点封意安做状元,以弥补他这三年里受的委屈。封意安是个聪明人,心知段阁老权重,自己又与唐期有这么一层糟心的关系,若贸然入朝为官,必遭打压,满腹才学抱负难以施展。
思来想去,封意安将自己的打算与纪源仔细说过一遍,谢绝了纪源的好意。纪源无奈,只得将第二名的榜眼提为状元,封意安则彻底地改名换姓,入纪府做了一名普通的幕僚先生。
原本是天知地知的事,活该唐期嘴巴不严谨,婉月楼里喝了酒,自己吐出来。
事后时逸之悄悄地去纪府拜访过,证实此事不虚,封意安的确是可堪大任之才。
无论什么消息,只要被时逸之探到,陛下不久也会知道。这两个人一合计,很好,正愁段阁老碍眼呢,唐期这种自己送上门的人头,任谁都没道理不要。
本来单凭贪污受贿这一点,段阁老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唐期是段家女婿,段阁老又怎会其他于不顾?只可惜唐期脑子不够用,不晓得咬定青山不放松,抵死不认的道理,进了牢房刚挨两鞭子,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直到浑浑噩噩的画了押,才发现那张纸上的罪名不单只有耽误受贿,还有科举舞弊,行贿,买卖官员这几条,然而为时已晚,黄花菜冰凉。
有唐期认罪,纪源适时的举荐封意安出来,段阁老便理所当然地无话可说,只有跟着唐期一块认罪。
京兆尹的位置空了,换谁填上又是问题,时逸之便是在愁这个。
陛下的意思,是要封意安来做这个京兆尹。
一张大馅饼砸下来,却不知封意安怎么想的,按理说如今真相大白了,正该是他得意的时候,有皇帝撑腰,想做什么做不成?哪想到几茬说客把嘴皮子都磨破了,封意安只是礼节性地表示感激,打定主意继续闷在纪府做幕僚,纪源劝都没用,半点不松口,逼急了还要撞墙。
封意安是个能用的人,说白了一块肥肉,陛下哪有就此放弃的道理?怎么办,继续派倒霉的去跟封意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呗。
时逸之就是那个倒霉的。
时逸之道:“这两天正打算去纪府看看,上面下了死命令,封意安这个人,一定要拿下。”
我揉了揉额角,半晌道:“你说的我脑瓜仁都疼,容我仔细捋一捋——你们整治唐期是为了扳倒段阁老,却无意发现封意安这一块肥肉,是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