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弟 > 女生频道 > 文娱行者 > 第三十八章 诗人之名

第三十八章 诗人之名(1 / 2)

《桃源报》的特立独行,硬生生地将读者的目光拽了回来。

一篇接着一篇的报道,翔实具体,有理有据,通通出现在《桃源报》上,立时便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读者犹能想起专家们淡定从容,谈笑风生的模样。

原本对他们的话坚信不疑,如今对照报纸,逐条相比,竟被驳的体无完肤!

写文章的人似乎无意与专家为难,只是如实地报道事件真相,并不去指责别人说谎,或是欺世盗名。

而读者却不能不念及专家,不过几日之间,他们的权威形象,在读者心中已轰然倒塌。

你相信一个人,忽然发现,他的人品如此低劣,叹息之余,定然会有一些难言的愤怒,似乎被欺骗了一般。

读者的心情,大抵便是这样。

专家的狼狈可想而知,躲在家中,不敢出门,怕有人拿着报纸,向他询问上面的东西是否属实。

吵扰之后,回到原来的问题。

既然专家所言失实,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由于其它报刊注意力转移,一时之间拿不出值得人信赖的说法,大家都在等待《桃源报》,尤其等待张斯这个主事人。

而今天张斯的专栏未登文章,只写了一行简单文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空中闻雷,平地起风,顿时席卷了文坛!

大家莫名其妙,说着桥塌的事,怎么作起了诗?

而这疑惑的心情,并未影响诗句的传播速度,不过一两日的功夫,大江上下,南北各方,闹得沸沸扬扬,难以止息。

一位北大的中文教授,进教室后,一言不发,刷刷几笔,将此诗写在黑板上。

写完,对学生说道:“这节课没什么好讲的,大家好好欣赏这首诗。”

扔下粉笔,便离开了教室。

同学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搞的七荤八素,晕头转向,相互之间,议论纷纷。

此时,教授忽然折回来,补充道:“此诗,百年一遇,大家需用心体会。”话音一落,又匆匆走了。

当然,这是一则传闻,不辨真假。

自这一短句出现后,此类传闻,不在少数。

尽管多出于人为编造,但空穴不来风,总会有其原型,只是添加了一些情节,或略作夸张了而已。

由此可见,此诗极受人欢迎,学堂公厅,大街小巷,不乏讨论的人。

“短短两句,在黑与光的对立中,将抽象的哲学意蕴,通过丰富的表象,呈现在世人面前,如此魅力非凡。

黑并非色彩,而是一个时代象征。

它代表了扼杀生气的阻力,强大而宏伟,令人难以抵抗。

光明则是希望,诗人身处黑暗之中,却带着深沉的热爱,紧紧直视它……”

诗评新鲜出炉,滚谈热辣,借着奔涌的议论,出现在读者的眼前。其中有理性的分析,有热烈的赞扬,有不可遏制的爱慕……叙述各异,却都表达了对此诗的喜爱。

“只知张斯爱历史,却未曾想,也能写诗。

甫一出手,便石破天惊,端的是大手笔。友人对我说过,这少年天纵奇才,我看过他的视频,尽管喜爱,却不敢认同。

此诗一现,我便更改了心中的想法。

《品三国》虽不错,数十万言,在这两句面前,却只是一堆枯燥透顶的废纸,不值一提。张斯的名字,以此两句,可以传世……”

“当我看见这句诗,已被冲击的难以言语。

华夏现代诗始自清末,发展于民国,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写出了许多传世的经典。立国之后,几番动乱,也有些不错的诗作,但较之往昔,却已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的年代,每况愈下,更不必细说。

若有人称自己是诗人,便如称自己是笑话一样。

这也不能怪外界误会,实在是一些人物,自称诗人,写出来的东西,则狗屁不通,倒人胃口。偏偏以艺术标榜,鄙视别人不懂,于是只好躲进那相互吹捧的圈子,自娱自乐。

张斯似乎不曾以诗人自居,但在我看来,凭这两句,可称华夏当代第一诗人……”

“此诗深沉,浪漫,充满哲学意味,加之朗朗上口,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这是一首惊艳绝伦的诗,唯一的遗憾,太短了……”

“此时此刻,桥塌之事为人瞩目,大家心急万分,似乎并没有写诗的佳境。张斯偏偏登载那么一句诗,何以有此闲情呢?其中怕并非读者猜想的那般简单。‘黑夜’是何意?‘光明’又是何意?细思之下,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

“如今看来,张斯的天赋,在写诗,而非研究历史上……”

“华夏终于出了一位,令人心悦臣服的诗人……”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正身处困境,而他的诗句,则是在表达自己的决心……”

最新小说: 宗门白月光她不干了 懒懒小萌妃:误惹妖孽坏王爷 禁宫风云(女强np) 惊蛰(古言,1v1) 宝贝儿诱爱成婚 城终城 天价娇妻:戒掉霸道首席 一见倾心:腹黑魔王别想逃 嗜血鬼王之八夫侍寝 偷个皇帝做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