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手表和进保健组
中医研究院。
实验室里。
当看到面前的乳酪色疏松体,跟后世麻疹疫苗描述的颜色和形状都对得上后。
王孟德心头开心不已。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世界上首剂麻疹疫苗了。
原历史上,首剂麻疹疫苗,是在63年,被一位大漂亮国的医学家研发出来的,而国内要到65年,麻疹疫苗才会被研发出来。
现在,自己提前了好几年,研制出了疫苗。
不仅提早的解决了麻疹这个疾病的预防问题,还不小心拿到了一个世界第一。
“制作的方法,是不是每一步,都详细的记录了下来?”
看了一会儿,王孟德便开口问道。
“师兄,您放心,从实验开始,我们每一次都有详细的记录,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有留存。”
一旁,黄四忠黝黑的脸上,也满是兴奋之情。
他代表着几个人,轻声说道。
这两个月,作为这个团队里,最熟悉‘试管和试剂’操作的人,这次的实验研究,全程他都有参与。
一边指导其他人,一边按照王孟德的吩咐,进行试验操作。
短短一段时间,让他的信心就恢复过来了。
同时,再加上刻苦的学习,他觉得,自己现在的水平,比刚毕业时,高了好几个档次。
就算是以前学校里的老师,也不一定能强过现在的自己。
“很好,我现在就跟鲁院长汇报,你们在这继续做试验,研究新的麻疹疫苗。
毕竟,这个疫苗,效果有多少,还需要经过临床试验才能确定下来,万一效果不佳,咱们也能有备选的疫苗。”
王孟德点了点,然后吩咐道。
其实他知道,按照他的方法和实验步骤,研制出来的麻疹疫苗,肯定效果非常好,但他不能明说。
而且也想多锻炼一下这几个人,以后的疫苗研制工作,还多着呢。
“是,师兄。”
八个师弟师妹异口同声的兴奋道。
院长办公室。
鲁院长坐在办公桌后边,蒲老和王孟德坐在侧面的沙发上。
当听到,麻疹疫苗研制出来了,可以进行临床试验之后,他惊讶的看着两个人。
本来,两个月前,王孟德说出要带着几个年轻人一起,研制疫苗的时候,他心里是很不赞同的。
就带着这些连半吊子都算不上的几个年轻的外行人,就算王孟德是个天才,也多半会铩羽而归。
一开始他跟蒲老一样,尽力的劝说过。
后来见王孟德坚持,便和蒲老商量了一下,先答应了下来。
给了一间实验室,以及不少的研究材料。
同时,他还私下里联系了京城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相关领导,准备等过完年之后,两家单位联合一起进行研制疫苗。
没想到,这还没到过年,刚刚过去两个月时间,疫苗居然就研制成功了。
虽然是还没有进行临床试验过效果的疫苗。
但这也非常的让人震惊了。
也就是眼前这位天才以往取得的成果太惊人了,才让他半信半疑,这要是换了其他人,早就被他劈头盖脸的训斥为造假了。
“王孟德同志,你确定麻疹疫苗研制成功了?”
鲁院长不放心的又问道。
“院长,我确定,样本就在实验室里,可以马上进行临床试验。”
王孟德语气坚定的说道。
“好,既然样本都出来了,那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了,等会儿我让人去实验室取样本。”
鲁院长选择了相信他,毕竟这个年轻人在这两年多里,做出了太多的神奇事情。
当然,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他准备拿到样本之后,全部送到上级那里,然后建议上级一边进行临床试验,一边分一部分样本,给其他的生物制品研究所或相关研究院,进行研究分析。
想到这里,他神色一动,又问道:“王孟德同志,你们研制疫苗的过程,记录相关方法和步骤了吧,这个也给我一份。”
“院长,这些都有记录,等我回去,抄录一份给您送来。”
王孟德答应道。
他也猜到了鲁院长要研究记录的目的。
反正现在这个时代,这些东西,都是属于集体所有的。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再过十几天,就要过年了。
这天。
王孟德给田各庄爷爷奶奶那里送了一些物资之后,他马不停蹄,赶在中午前,来到了王府井大街上。
看了看天色,感觉到肚子也饿得厉害,便先找了一家饭馆,准备先填饱肚子。
这家叫做为民饭店的饭馆,是一家公私合营的饭店。
进了店里,找了个没人的桌子旁坐下,服务员手里拿着一个本子和笔,懒洋洋的慢慢走了过来,随口问道:“吃什么?”
这种服务态度,要搁在前世,饭店早就关门了。
但在这个时代,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甚至,这种态度都算是好的了,有的店里的服务人员,看着不顺眼,还会无缘无故的打骂人。
导致现在很多店里的墙壁上,都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禁止无故打骂顾客”。
因为现在所有的商店、饭店等等,都是国家的,服务人员都是光荣的工人劳动阶级,店里赚多少钱,和他们都没有多少关系。
“来一份回锅肉,再来两个二和面馒头,两个窝窝头。”
王孟德看着墙上挂着的小黑板上,居然写有回锅肉,便开口说道。
“一共五毛钱,三两肉票。”
随手写了几个字,那个服务员面无表情的说道。
王孟德急忙从兜里掏出五毛钱和肉票,递给了他。
回锅肉是四毛一盘,两个二和面馒头和两个窝窝头正好是一毛钱。
此时,京城的大小饭庄和饭店,去吃饭都还不用粮票,因为属于新成立的国营‘饮食公司’管理,就算是粮油短缺,仍然能敞开供应。
一直等到59年底的时候,情况才会发生变化。
京城周边的一些城市,如津门、保定、石jia庄等城市,当时因为粮油茶蛋肉短缺,大小饭店都开始实行就餐收粮票的制度。
再加上当地的居民口粮标准低、副食品类极度短缺。
许多居民便集中涌入了京城,专程觅食就餐。
一时间,京城大小饭店、餐馆的门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排长龙现象。
可谓是人流云集、彻夜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