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合的心里很憋屈,当日兵败如山倒,怎么也遏止不住了,最后收拢队伍的时候居然还有四万五千余人,后来又陆陆续续回来千余人。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自己统军无方,居然被对手以五千人击垮了自己的五万大军。虽说徐州军精锐,但也精锐不到以一当十的地步吧。
大公子袁谭看自己的眼色很是奇怪,虽说没有处罚自己,反而好言抚慰。只是从近卫们口中流出的只言片语让他更觉得无地自容,据那些近卫们和值守的军士说,袁谭在他与高览二人出帐后,长叹道,若是鞠义将军在此,必不至于如此。
张合高览闻知此言,俱是十分羞愧,虽说鞠义在袁绍军中的地位要高于二人,可这不代表二人就能接受这样赤裸裸的言论。而接下来袁谭采取的步步为营,稳步推进的战术也让二人十分不满。这摆明了是不想重蹈自己上次那样半路遭袭而致大军崩溃的局面,而连吕布五十余骑的骚扰亦不接站的做法更是让二人心中多了几分腹诽。
不过,不满归不满,袁谭这手步步为营的策略确实让杨雷不敢像上次派兵截击,只能等在城中或者在野外进行堂堂正正的对战。而无论哪一种选择,对于杨雷来说都是很不利的。张合高览二人心中怒气散去之后,仔细想想,亦是觉得此种策略乃是当前最合适的办法。
兵败是很影响士气的,而这种缓行军不仅可以给对手带来压力,更是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士气。大公子袁谭,无疑是袁绍几个儿子中能力最强的一个。只是有一点,徐州军的战斗力在那里摆着,自己的军士明显不是对手。杨雷倒还罢了,不过比自己等人略高一筹,那温侯吕布,却是一道迈不过去的槛儿。
琅琊城愈来愈近了,在城外十里处,袁谭的大军扎下了营寨,开始了这场关乎到青州归属的战争。袁谭胜则曹操必是身受俩面夹击之局,若杨雷胜则青州尽为刘备所有,袁绍军则折一翼。一时间,琅琊的这场战争受到了天下有心人的关注。
而此时,曹操纳荀攸声东击西之计,亦是大败白马的颜良鞠义,但是没了关二爷的参与,颜良只是被击败,却逃过了被斩于万军之中的命运;鞠义却是得了颜良之命,分兵屯延津,倒是免去了这场败绩。
“袁谭为袁绍之子,甚是勇烈,颇知兵法。且携十万大军,更有张合高览相助。而杨宇霆止有两万之兵,虽有吕布却勇而无谋,此番恐琅琊不保矣。”荆州鹿门山,孟公威摇头叹道。
“不然,杨宇霆此人文武兼备,与关云长并为刘皇叔最倚重之人,当日吕布反叛更是其一手迫降。且徐州军虽少然精锐,所谓兵在精不在多,此番大战徐州军当胜。然兵力相差众多,若无奇计,亦是惨胜尔。”一位三十许面容清瘦之男子不徐不疾的驳斥道。
“元直所言甚合我心。”石韬亦是点头道。
孟公威见石韬帮徐庶说话,身为不满,转身便向身边一高大男子道:“孔明,你且来评点一番,看看谁对谁错?”
那边一面容古怪的男子笑道:“此事何须点评,无论谁胜谁败,俱为曹操做嫁衣而。”
诸葛亮闻言笑道:“还是士元最知吾心。”孟公威徐庶俱是摇头,显然甚是不满。
崔州平见状,调解道:“吾等争论也是无用,待日后便知。老师马上便要上课了,且去便是。”众人闻言,俱去。
此时,曹操帐中,郭嘉亦是笑道:“主公,颜良已败至延津,与鞠义会合,可趁其新败,士气低迷,驱军前往,定可大破之。”
曹操闻言,颔首而笑道:“颜良鞠义俱是心高气傲之辈,如今颜良为主将反而落败,鞠义为副将反得保全。吾料其军中必然有变,故颜良鞠义已然注定败军。如今吾所虑者,乃是青州袁谭之军啊。”
郭嘉闻言笑道:“主公勿忧,袁显思此番必被杨雷所破。”
“哦?奉孝为何如此说?”曹操明显来了兴趣。郭嘉笑道:“那杨宇霆自统军以来,未逢一败。仅此便可助涨其士气,况徐州富庶,军士盔甲精良,更兼久经操练,俱是精锐之士。况日前杨雷领军五千,截杀张合高览前部五万人,大胜而还。如此,这士气更加高涨,更兼吕布为羽翼,又得徐州之民心。如此,袁谭岂能不败?”
“诶,袁谭此番用的是步步为营之计,以十二万击两万,如何不得破?”曹操笑着反诘了一句。
郭嘉闻言笑道:“如主公所言,杨雷以五千破五万,十二万则用一万二千人足矣。”说罢,不由的又咳嗽起来。
“诶,奉孝可要注意身体啊。”曹操见郭嘉咳嗽,不由又心疼起来,自己以前的谋士戏志才已经死了,郭嘉就是顶他位置的。偏偏郭嘉的身体和戏志才一样,俱是十分的弱,这样下去,如何得了啊。
一时之间,也没了与郭嘉开玩笑的心情了,下令道:“奉孝且在此休养,吾先发兵攻破延津,再接你回许都静养。”
此时郭嘉已然停止咳嗽,闻言道:“主公,不妨事,嘉自家人知自家事,我这身体,不过老毛病罢了。”言罢,又是一阵咳嗽,脸上泛起别样的潮红。曹操闻言,不由轻轻一叹。
“袁谭终于到了,我还以为他要到中秋才来呢。”杨雷冷冷地说道。
“将军,袁谭方到,趁其立足未稳,不若今晚前去劫营?”魏续在一旁进言道。
“袁谭兵多,吾兵精,劫营是个好主意,但不在今晚。须知张合高览俱是河北名将,又岂不知立寨防偷营?”杨雷摇头道。
“宇霆,且让吾前往挑战,先斩了张合高览,再慢慢收拾袁谭那小子。”吕布毫不客气的邀战道。
“温侯所言甚是,袁谭不足为虑,只要斩杀张合高览,其军自散而。”杨雷闻言笑道,“今日天晚,待明日再出战不迟。”诸将闻言,纷纷应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