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弟 > 玄幻奇幻 > 孺子帝 > 第四百章六十一章祭天

第四百章六十一章祭天(1 / 2)

<p>大臣们终于同意皇帝再度巡狩,但是对目的地提出要求:南方时值盛夏,地方卑湿,瘴气浓重,皇帝不该去;北方临近匈奴,驻军不足以抵挡,皇帝不能去;东方尚有战事,而且皇帝上次巡狩已经走过一次,所以不必去。九色腾

只剩下西方。

京城地处关中,西边尽是重峦叠嶂,绕行西北,可至玉关门,再往西就是无边无际的沙漠,对面是西域。

边疆并无大事,玉门关皇帝也不宜去。

礼部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离京城不到二百里,群山之中有一座祭天之坛,据史书记载,此坛由远古时期的先民建立,香火绵延近千年,到了前朝才被舍弃,本朝拨乱反正,正适合重建祭坛。

天子巡狩必祭天,相距又不是很远,大臣们都支持礼部的建议。

韩孺子同意了,也要借此检验一下自己的随行队伍,他宣布只带三千人,一千宿卫军一千北军或南军一千混从,后者包括勋贵侍从宫中奴仆随行官员等人。

这个规模实在太小了,有损天子威严,大臣们再度掀起反对声浪,韩孺子一一反驳,并且改变主意,不去西边祭天了,要来一次行走天下的巡狩,先去北方,再去东方,等天冷的时候南下,明年春天返京。

大臣们焦头烂额,只好同意缩减随行规模,换取皇帝放弃远行计划。

八月中旬,天高气爽的一天,韩孺子终于开始他的第二次巡狩。

韩孺子要求所有人骑马,连随行的嫔妃宫女也不例外。

淑妃邓芸一直声称自己骑术精湛,事实证明她夸张了,虽然出身武将之家,但她也是侯门之女,生活与普通的勋贵女儿没有多大区别,的确会骑马,却称不上精湛,骑在最驯服的马上,双手紧紧握着缰绳,仍有好几次差点掉下来。

第一天行程结束,邓芸累得花容失色,进了帐篷倒下便睡,连饭都不吃,随行宫女为她换衣洗脚,她也不动。

韩孺子冷眼旁观,倒要看看邓芸能跟多久。

第二天扎营,邓芸加憔悴,但是坚持来陪皇帝用膳。

原来行军这么辛苦。

这支队伍还是过于臃肿,无用之人太多,行军速度已经很慢了。韩孺子说,行军途中当然没有那么多的美味佳肴,但是酒肉俱全,菜样不少。

邓芸敬酒,笑道:那我就放心了,无用之人太多,不在乎有我一个,看来我没拖后腿,请陛下满饮此杯。牛牛热视频

想让淑妃知难而退是不可能的,韩孺子只好笑着喝了一口酒。

第三天,巡狩队伍到达出行的第一座县城。

韩孺子早已颁旨,要求沿途官府一切从简,不得在接待皇帝时大操大办,根据他的经验,很可能会有官员违旨,他已做好准备,要拿第一个不识趣的官员开刀。

结果出乎意料,县令完全做到了皇帝的要求:营地安排在城外,只做了最基本的平整,没有任何讨好皇帝的花样。

这么实在的官员比较少见,韩孺子本想单独召见此官,却从随行诸人口中得知,安排这一切的并非县令,而是皇帝队伍中的一名侍从。

巡狩的路线行程早已安排妥当,一批官员跑在队伍前面,确保所有安排井然有序,其中一人并无官职,说话却极具分量,因为他是皇帝的亲戚。

王平洋是慈宁太后的远亲,算是皇帝的表兄,二十几岁,读过书,考中过秀才,是王家少有的识文断字之人。

慈宁太后指定王平洋跟随皇帝,韩孺子身边侍从众多,一直没注意到这位远亲,听说是他安排接待事宜,当晚召见。

王平洋相貌英俊,行礼时中规中矩。

韩孺子打量了几眼,说:你随朕舅氏一家进京的吗为何朕对你没有印象

韩孺子对人脸的记忆力很强,几次家宴的场景如在眼前,其中肯定没有这个人。

王平洋回道:微臣家父早年搬离故乡,迁至临淄城,与家族联系较少,太后寻亲之时,我们没有随行来京。后来大舅向太后提起我们这一支,太后开恩,传令微臣一家进京,这是今年春天的事情,陛下事务繁忙,可能忽略了此事。

嗯,朕记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韩孺子有点印象。

王家人都是乡农,一时半会没有可用之人,慈宁太后仍觉势单力薄,于是又找来一些远亲,给予重赏,但是没有求官,韩孺子也就没有太在意。

你做得很好。你叫王平洋,这不是本名吧韩孺子觉得平洋二字颇有意味,似乎专为平定东海而起。

王平洋回道:陛下看得真准,这是进京之前家父替微臣改的名字,陛下若是不喜欢,微臣立刻改回去。

不必。韩孺子聊了几句,勉励一番,派人送走王平洋。

张有才送人,回来之后欲言又止。

韩孺子正在低头看一份奏章,余光看到张有才,有话就说。

张有才笑道:陛下不太喜欢这位亲戚吧

最新小说: 以爱为名 自古颜控克病娇 明知故婚 强取男主后发现认错人了 经年烈酒[破镜重圆] 仙笼 漂亮小瞎子也要被炮灰吗 穿越两界的杂货铺 晨昏界限 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