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这两个小时内,以色列空军续写了辉煌,用一百二十八架战斗机,交换了二百六十七架敌机,而且其中二百六十三架均由战斗机击落,只有四架是被地面部队的野战防空系统击落,但是以色列空军没能达到战役目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攻击机完成任务,大部分攻击机都在半途丢掉炸弹,被迫与前来拦截的埃及战斗机进行空中战斗,而埃及陆军遭受的损失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当天上午,双方还在另外一个维度上进行了激烈对抗。
大概是受前几次空中打击效果不理想影响,当天上午,以色列陆军还调动了八个独立炮兵旅与十二个炮兵营,对运河西岸的埃及陆军进行炮火打击。问题是,埃及陆军从来没有指望得到空中支援,所以在当天上午,也动用了大批炮兵,对运河东岸的以色列地面部队进行炮火打击。
结果就是,双方炮兵首先得解决掉最直接的威胁。
与空中战斗不同,在炮兵与炮兵的对决中,埃及炮兵拥有很强的优势,因为埃及陆军装备的远程火炮与火箭炮在最大射程上均比以色列陆军的高得多,而且运河西岸有更多的预设炮兵阵地。
相对而言,以色列炮兵只有一个优势:信息化程度更高。
在大规模炮战中,信息化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高效灵活的通信与指挥体系能够有效提高炮兵的作战效率。
也正是如此,以色列炮兵才没有迅速败下阵来。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当时埃以双方的火炮数量对比为二比一,以色列炮兵的兵力劣势极为明显,如果没有更加高效的通信与指挥系统,恐怕要不了两个小时,以色列炮兵就会大败而归。
这场炮战,从八点三十分持续到十过。
虽然双方炮兵都装备了反炮兵雷达,但是双方的远程火炮特别是远程火箭炮使用的弹药都有变弹道飞行能力,能够有效的对抗反炮兵雷达。结果就是,双方出动的炮位校准无人飞机与无人侦察机成了炮兵的主要引导力量,而且在炮战的同时,双方的野战防空系统都参加了拦截无人侦察机的战斗。
可以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技术含量最高的一场炮战。
虽然在这场炮战中,埃及炮兵的损失比以色列炮兵大得多,仅被彻底摧毁丧失了修复能力的大口径火炮就超过了六百门,而以色列的损失不会超过两百门,但是炮战的结果对以色列更加不利。
原因很简单:持续数个小时的炮战,消耗了大量弹药。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炮战结束的时候,参与战斗的以色列炮兵部队的剩余弹药不到四分之一个基数。
不可否认,埃及炮兵也消耗了大量弹药,而且比以色列炮兵多得多。
问题是,埃及炮兵内线作战,能够及时甚至是随时随地都能得到补充,而以色列炮兵显然没有这么幸运。
炮战结束后不到两个小时,参战的埃及炮兵部队就获得了补给。
结果就是,当天下午四点左右,埃及炮兵再次登场,在没有以色列炮兵干扰的情况下开始了渡河前的炮火准备工作。
按照戚凯威的部署,埃及炮兵无差别的炮击了运河东岸的以军阵地。
到这个时候,以色列国防军都无法准确判断埃及陆军的主要渡河地点,或者说任何埃及陆军将在运河全线强渡。
果真如此的话,以色列陆军根本守不住运河防线。
当然,情况没有这么夸张,因为埃及陆军也没有能力在长达一百多公里的战线上全面突破以军防线。从战术上讲,把兵力分散到整条战线上,显然是愚蠢之举,因此埃及陆军肯定有主攻方向。
问题是,主攻方向到底在哪里
恐怕,除了戚凯威,没有任何人知道。当时,连埃及陆军司令即埃及三军总参谋长都不清楚戚凯威的作战计划。
保密工作做到这个份上,也算得上是前无古人了。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