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些疑虑的点需要充分了解清楚。这样我才好开始来做这件事。
目前我大致思路是以这一项技术的专利授权和技术转化作为案例,来推动整个公司的专利授权制度体系建设,具体事务性工作和制度建设并行,您觉得如何?”
陈元光心想,不愧是上市公司高管,管理理念足够成熟:“我没意见。”
李德海继续说:“关于你们的可商用的钙钛矿电池,有没有具体数据。
我需要充分了解它的商业价值。”
李德海眼神中露出狂热,晶科能源的主营业务就是光伏,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在晶科能源工作多年,非常了解光伏。
当然也了解钙钛矿。
陈元光从办公桌一沓材料中翻找了一会,然后掏出一份被订好的a4纸递了过去。
“喏。”
李德海接过来,一边看,一边说:“光电转化率比光伏略高。
稳定性看下来不如光伏,但是寿命有个五年应该不成问题。”
把关键指标看完后,他知道这是一份很普通的数据,和大部分实验室精雕细琢出来的数据没法比。
唯一的优势在于稳定性,稳定性比目前最好的实验室数据还要
但它的意义在于大规模量产,在于可以商业化。
这足够了。
“老板,我只关注几个问题,大规模制备的话,成本多少?
因为2018年之后以隆基为首的光伏厂商每年都在爆产能,光伏组件的价格一路走跌。
未来还会持续走跌。
目前主流的光伏厂商,成本在1元/w,未来只要价格战不结束,那么成本会趋近这个值。”
陈元光想了想:“我记得能源组,他们之前开会有算过,理论值在0.5元/w。”
李德海很兴奋:“那太好了。
这个价格足够低,和光伏比优势太大了。
按照实验数据来看,稳定性持续五年足够了。”
之前钙钛矿之所以被诟病,稳定性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这就着手准备去找合作伙伴。”
等李德海走后,坐在旁边一直没说话的林甲纳闷问道:“他怎么丝毫不为自己的老东家担心?
钙钛矿作为下一代太阳能电池,不会革了他们的命吗?”
陈元光解释道:“不,因为钙钛矿和光伏他们之间不是冲突关系,他们是可以并行的。
外界会觉得钙钛矿出来之后,之前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就弃之不用。
实际上会是一层钙钛矿,一层多晶硅。
光是有波长的,它由多种波长的光组合在一起,而钙钛矿和晶硅他们各自有各自擅长吸收的光。
所以用叠层电池,能最大化利用太阳能。”
林甲明白过来:“所以我们和光伏厂商之间是合作关系。
李德海在光伏产业工作多年,最清楚谁能开得出价格,各家厂商的风格。”
陈元光说:“钙钛矿电池再怎么发展,也需要和晶硅合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光的作用。
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巧,我们想找合适的专利转化人才,而李德海正好出现,他又专门搞光伏专利授权。”
李德海入职手续办完后很快开始干活,他在光伏行业熟人众多,不管隆基、中环这样的老牌巨头,还是华晟、阳明这样的新玩家,都得到了消息。
“光甲航天的钙钛矿电池技术实现突破,可以大规模商用,诚邀合作伙伴。”
信息很少,要讲的内容都包含完了。
最快做出反应的是隆基,在光伏这个堪称残酷的领域,动作慢的巨头早就被淘汰了。
隆基非常重视这件事,李振国亲自开高管会议讨论光甲航天所谓可商用的钙钛矿电池技术。
“目前hjt还在前景展望阶段,光甲航天声称自己有可以大规模商用化的钙钛矿电池技术。
我们需要讨论几个关键的点。
首先真实性方面,陈元光博士的信誉我相信,他没必要在这件事上欺骗大家,而且工业界我们都很清楚,大规模商用,可以就可以,不可以怎么伪装都不行。
光甲航天没上市,也不需要靠这种造假来拉高股价。
再者他们把晶科能源的李海德挖过去了,陈元光博士阶段的导师蒙吉·巴文迪也是钙钛矿领域的开创人之一。
他们实现大规模商用,我相信。
真实性不需要讨论,那么就是第二点,它是单纯的钙钛矿电池,还是说可以走hjt方向。
它去和晶硅进行堆叠是否有冲突,如果可以堆叠,那么是在原有制备工艺上堆叠,还是需要重新设计工艺。
我们需要去确认的事情非常多,目前bc、topcon和hjt,这三大技术路线,我们没有,业界也没有明确要走哪一条技术路线。
所有头部企业都只能齐头并进,不敢拉下任何一方面。
而钙钛矿的话,有可能可以和hjt结合,作为hjt的一种方式,也有可能给业界新的选项。”
hjt这几年被炒作的非常厉害,它叫异质结电池,这个听上去复杂,实际上就是晶硅和其他材料堆叠在一起。
其他材料有可能是钙钛矿,也有可能是别的玩意。
“另外就是效率和稳定性,它和光伏比,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
这个我们需要研究清楚。
最后就是合作方式,陈元光也好,他旗下的企业也好,是没有做好在光伏行业中厮杀准备的。
他们肯定会找合作伙伴,包括他们目前放出来的风声也是如此。
那么我们要合作,怎么合作,这个需要明确。
不过这是后面讨论的问题,我们现在先把技术上的事情讨论清楚。”
李振国说完后,等高管们发言。
晚上写着写着突然停电了。。。
然后又重新写,真的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