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考虑到再过一个月,也许正是与蒙古人杀得正酣的时候,那时谁还记得要过生日?
大能带着一帮千户、副千户以上的骨干,和附近的部落头人行着古礼,嘴里却念着后世的台词:“祝辽王小老人家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无敌霸王枪!”
朱植只好拿出从徐德那里又白嫖过来的二十斤高粱酒让大家开开眼、开开胃,也算是此次北伐的壮行酒。
大家当然又是把酒言欢。
经过一番努力,周边各部最初因明军大军云集带来的惶恐和不安慢慢平息了。
正月二十日,朱植让董兴继续驻守长春兼运军需,自率王府直属人员和朱大能的广宁左护卫共六千余人继续北上。
冬日里行军,一路上千里冰封。风景虽美,行军却是极为艰难。
好在去年是个旱冬,雪下得并不是太多,地上的积雪并不算太厚,还没有没膝,加上火真在前面开路,大军每天还能前行近百里。
四天后,主力顺利到达查干淖尔,也就是以冬捕闻名于后世的查干湖北岸的塔虎城,与火真的前锋部队会合。
此时,辽东军全军七千二百人,其中军马六千六百匹,骡子近千头,真可谓兵强马壮。
唯一的烦恼就是,大军人马消耗太大,备乘军马携带的胡萝卜干所剩无几。七千余头骡马只能扒雪觅食,大军后勤补给困难初现。
朱植决定,辎重营南返接应物资,其他人马休整一日。
二十六日,朱植留直属骑兵营一百人马在塔虎城驻守,主力携带近三千石军粮向纳哈出曾经盘踞的后方基地白城子继续挺进。
步兵营和骑兵营一律下马步行,让马节省体力,慢慢前行。大部分车兵也下车步行,战车全部用来装运军粮。
正月二十八日,大军到达哈拉温山东麓的查干浩特,汉语意为白城子,就是后世的白城市。
元朝丞相兼太尉纳哈出曾在此筑城经营二十多年,历史上也曾取固若金汤之意,称为金山。城外沃野千里,可垦可牧。蒙古人尚白,城外白色毡帐遍地,故有白城子之称。
去年夏天,白城子曾被蓝玉的四万铁骑攻破,现在仍然保有较为完好的城垣和兵营。城内还有几十户大胆的牧民在这里躲避寒冬。
白城子是个理想的休整之所。
但是,辽王只让平易带一百骑兵驻守白城子,其他人员抓紧时间,继续向蒙古人在哈拉温山东南麓的另一重要据点红城子前进。
正月底,辽王大军终于来到了红城子,也就是后世的乌兰浩特。
红城子位于嫩江支流洮儿河的上游,周围也是水草丰美之地。
蒙古人性格奔放,入主中原后,受汉人尚红影响,多将房屋涂成红色,故取名为红城子。
有意思的,后世这里又成为第一个少数民族红色自治政权的首府所在地,取名乌兰浩特,汉名意思还是红城子。
纳哈出经营辽东时,也曾经在红城子建立城垣和兵营。
去年夏天,红城子和白城子一起被明军攻破,但破坏也不算太严重。城垣和兵营虽然要比白城子规模小得多,但足以容纳一万人马临时休整。
红城子西北面有哈拉温山庇护,气温相对温和,也非常适合大军休整,只是此时明军军粮所剩已经不多,顶多能再支持半个月。
好在蒙古人自夏天败退之后,周围草场完好,雪地之下仍然有不少干草可供骡马觅食,可以节省不少的军粮。
辽王曾经大量购置骡子,这时候充分体现了他当时的前瞻性。这些骡子食料少不说,还可以扒雪觅食,野外生存能力比娇贵的战马强得多。
在红城子周围,易信他们居然发现了数百户从阿扎失里逃亡大军里掉队的老弱病残。
易信从他们口中获悉,阿扎失里正是在二十天之前带领大队人马从这里沿洮儿河逃进了哈拉温山。
辽王吩咐明军,不得为难这些人,让他们照旧居住城内,严禁大军骚扰。
夜不收四处侦查,除了发现泰宁卫一些零零散散的掉队人员,并未发现大队蒙古人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