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还有两篇论文?会议还没开始,票数已经够了!
张硕参观了cp组的实验装置,对于谱仪探测设备有了更多的了解。
他和于飞讨论了后续的装置改造问题。
“设备可以外装强磁螺旋装置,这种装置实验基地就有,难点在于强度和控制。”
于飞说道,“如果只是5t强度的磁场,控制起来就很容易,强度要求越高,控制就越难。”
“我们的设备使用高温超导材料制造磁场,温度控制没有问题,但强度太高也会影响磁场的稳定性。”
“超子也需要稳定控制,设计和检测会是难点……”
于飞说了很多,他对于新实验方向有一定的准备。
张硕认真听着。
等于飞说完以后,张硕才道,“这些难点都是能够克服的,只需要对装置进行改造,让内部控制更精细就可以。”
“检测上来说,谱仪探测装置的精度已经足够,只是需要增加一些其他方向检测,而不是单独针对粒子的信号数据。”
两人讨论了一番。
于飞忍不住问起了项目准备工作,也就是到物理中心做的报告。
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不能通过物理中心的评审,cp组申请新方向的研究不会通过,讨论什么设备改造都没有意义。
“问题不大。”
张硕认真点头,“他们希望能看到新方向研究的前景。我准备了一些理论内容,相信足以说服一些人了。”
……
张硕在实验基地一待就是三天。
cp组的情况并不好,但因为是大型研究项目,还是有很多人在实验基地。
他也认识了不少人。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cp组内部开了个小会,来参加的有几十人。
于飞把张硕介绍给大家。
张硕大致介绍了一下新的实验方向,并说明了实验的前景,也等于是安抚一下人心,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参与实验研究工作。
期间,还见到了实验基地的两位院士。
高洪利和赵春华。
两位老院士长期奋战在一线实验工作上,确实是很值得敬佩的。
张硕也和两人说明了一下新的实验方向。
高洪利当场表态,“不管什么方向,我都投支持票!”
他解释道,“打破常规才有创新。重子cp破坏的理论本来就不完善,为什么有这个研究?是因为国外都在研究。”
“理论不是问题。如果每个实验都有完善的理论,那还能有什么新发现呢?”
“那些推动学科发展的物理发现,都是没有理论支持的。”
“现在cp组的情况,找一个新方向做实验,总比变成烂摊的收尾好的多……”
张硕很诚恳的点头,“高院士,谢谢你!”
赵春华则是道,“我也支持创新性的实验,但还是很期待你的报告。”
“是否支持,还是要听一下具体内容,这毕竟是对实验装置的改造,cp组,这么大的项目,这么大的摊子……”
“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啊!”
他说的一点都不为过。
cp组是超大型的研究项目,投入的资金高达几個亿,甚至是十个亿。
过去十几年时间里,直接或间接参与项目的人数达到几千人,有些常驻实验基地的研究员,甚至做了十几年的研究。
比如,谭志明。
谭志明做了十几年的研究,实验基地的装置都是他的心血,即便已经离开了cp组,若是对cp组的设备进行改造,他百分百不会同意。
升级设备,可以。
改造,不行!
赵春华继续道,“你也不用担心,新的实验方向,只要大部分人同意就能启动。”
“吴所长不会一个人做决策,常规来说,会邀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再加上高能所下面的几个机构共同决定。”
“只要能争取一半以上的人同意,新实验方向就没有问题。”
张硕和两位院士说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高洪利则问向赵春华,“你还在和谭志明做算法项目吗?”
赵春华苦笑摇头,“我又不是傻子,现在什么情况还不清楚吗?我就是抹不开面子,让几个人过去参与一下。”
“这个项目已经不行了,所里都不能批经费,怎么做?”
“最关键的是,谭志明自己拿不出方案,研究难度又高,我听说好多人已经放弃了。”
后面是主要原因。
谭志明风风火火的组建了算法项目组,还和其他人一起做研究,后来就发现难度太高,他们能想到的办法就是以小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为基础去论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种方法已经被否定了。
最近一段时间,谭志明就是指挥其他人做研究、做论证,他自己参与的就很少了。
这样的负责人怎么能服众呢?
现在参与项目的人,大部分已经放弃了,剩下的一些也挣扎在放弃的边缘。
……
这天早上,张硕和于飞等人一起去了实验物理中心。他们去的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