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她煮的比上次多太多了,应该足够大杂院里的所有人饱餐一顿。
今天她似乎是疏忽了,没有准备配菜和馒头,下次吧,黎锦心想。
没想起准备配菜和馒头,是因为黎锦现在还不怎么饿,她便一时忘了常人吃粥都是搭配小菜与馒头来吃的。
肉末粥煮好了,黎锦便为自己、父亲与阿诚都盛了粥,在父亲的屋子里吃了。
粳米与糯米混合煮制的粥,口感饱满而且软糯,虽然绵软柔腻,却又带有米粒特有的弹性。
洁白香甜的米粥,热气腾腾,米香浓郁。
经过搅拌之后,鲜绿的芫荽被翻了出来。清爽的馨香气味,也跟着滚烫的热气一起钻进鼻子里。
而柔软鲜嫩的里脊肉丁,则是鲜美异常。肉味微咸,却又略带甜味,稍一咀嚼就咬碎了,嫩得仿佛要化在舌头上。
生姜与胡椒粉的辛香味道,则是让本已被温暖的脾胃,更多了一层舒缓与安心的体验。
果然还是喜欢吃自己做的饭菜啊……黎锦心想。
虽然黎锦当将军的时候是不怎么下厨的,但时隔多年,她几乎完全没有忘记自己记得的食谱与菜谱。
喜欢吃自己做的饭啊。
虽然很多外人也能做出好吃的食物,但是,对黎锦来说,吃外人做的饭,不过是充饥而已。只有吃下自己做的饭,她才能感觉到内心获得了慰藉与满足。
也只有吃自己做的食物,脾胃才觉得轻松温暖。
满满地吃下了一大碗粥,黎锦这才安心地呼出一口气。
吃饱喝足了,黎锦就将念头放在了别的事情上。
“爹爹,说来,我们现在用的这种碗还真重呢。”黎锦嘟囔道,“瓷碗都是这么重的吗?”
黎锦虽然见过瓷碗,但她以前却没真的使用过。
将军府以前用的都是银餐具。就连去边境赴任时的黎锦,也是随身携带了一套,又几乎原封不动地带了回来。
黎锦这人,有时大而化之,有时又心细如发。
她在边疆待了好几年,随身之物却连一把银匙都没丢过。
但她的银碗太小了。盛饭尚可,不适合盛粥,就用了公用的大瓷碗。
老将军道:“这是粗瓷碗,自然很重。若是细瓷碗,就轻巧多了。”
--------------------
第14章
==================
果然,粗瓷碗与细瓷碗,在重量上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黎锦心里这么想着,好奇地来回翻看着手上的这个大碗。
这种碗确实是相当大,也许沉重也是与它的大小有关。
它摸起来尚算光滑,但颜色却不是莹洁如玉的纯白,而是一种又灰又黄的怪异白色,或者可说是一种又黄又白的浅灰色。
没有花纹,外层涂着一层暗淡的灰绿色,碗虽然应当不算旧,却因为颜色显得与新无缘。
这种碗非常之厚,厚度快有一指了,自然也因此非常沉重。
黎锦道:“细瓷碗很贵吗?”
老将军道:“若是对过去的我们家而言,自然不算什么。但如果说的是穷人家的话,还是挺贵的负担呢。”
黎锦轻轻叹了口气,她想了想,又忍不住说道:“孩儿今天在铁匠铺订购了一些镀银的铁碗。”
老将军很高兴地道:“那很不错啊。”
订购一些镀银铁碗有什么很不错的呢?黎锦暗想,父亲好像永远都是这样淡然而又乐观。
他什么事都觉得很好,什么灾难都觉得问题不大。从黎锦有记忆以来,她都几乎没见过父亲着急上火,也简直没有见过父亲生气发怒的样子。
黎锦觉得自己已经算是脾气很好、容易看开的人了,但与父亲相比,在这方面的境界却差得很远。
不过黎锦也并不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她觉得自己现在这样就挺好的。
当年离家的时候,黎锦年纪很小,太单纯,不谙世事,几乎还是个小姑娘呢。
她只知道父亲病了,弟弟当时太年幼,而朝廷需要至少有一个人去镇守边疆,并且当时找上了黎家。
而这个人选,黎锦想了想,在家族里也只有自己适合些,所以她就负起原本应该是父亲的责任,去当了将军。
而现在过了好几年,回家后,黎锦回忆了一下当年的情况,忽然觉得事情实在有些可疑。
当年父亲生病的事情是真的吗?他该不会……只是装病不想去镇守边疆吧?
以前就隐约这么怀疑了,只是时至今日,黎锦觉得自己的怀疑越来越可信了。
当年黎锦离家的时候,可是抱着父女或许再不能相见的决心去的。
她当时在边疆镇守时,几乎日日挂念父亲的病体,生怕这一别便是生死永别。
不料才过了一年多,父亲忽然寄信来,说自己万幸,身体已经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