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害怕,一旦关系公开,许多事情的态势就变了。如果涂名山碍于你父亲的面子,又把我调回来了,那该怎能办呢?还有,婚宴当然理应有男方出资。我现在手上能用的钱,就只有办物流公司的余款了。如果用这笔钱来办婚宴,还要你父亲再搭一笔嫁妆,那算怎么回事呢。还是等物流公司挣钱了,我先还他一部分,这事儿才好办,双方面子上也都过得去。那时候小学校也落成了,涂名山再调我回去,我都有充足的理由留下来。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呢?”
说的似乎是很有道理,但顾云来还不能体会沈艳丽的心迹。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补办一场婚礼呢,等顾云来的公司挣钱了,那得是几年之后。到那时候,说不定沈艳丽的肚子都打了,就更不好看。
但是综合目前的情况看来,五年之内,顾云来是没有任何要孩子的意向的。这一点,沈艳丽也看得出来。所以她,只能说是勉强同意顾云来的观点。
“那像今天这种误会,还有小学校的启动资金,到底该怎么解决呢?”沈艳丽问他。
“前期建设是可以分几个阶段投入的,我尽量把进度拖到物流公司盈利的阶段,那么现在就不需要考虑后期运营的成本了。我这次回来,就是搞个规划图,让你核算一下,具体的建设投入大概需要多少钱。”顾云来说。
“这还是上班期间啊,你能在家待多少天?”
说到这个,顾云来可真有的说了。你不去看过你是真不知道啊,那十里镇的城建局,基本上处于停运的状态。没什么事情可做,不用计考勤,工资还照发。食堂饭菜不错,后院鱼塘的鱼都长得又大又肥。我这次回来,就只打声招呼说是公干。就给我落了一个星期的考勤,你瞧瞧,至少可以待一个星期。所以怎么说那地方是个下放养老的去处,还真是,特别容易消磨人的意志。
“那你岂不是,孤军奋战了?”沈艳丽说。
“也不是,里面不乏理想派,可苦于无处着手啊。我刚才不是跟你说了么,十里镇的居民是拒绝任何形式的动迁和商业改造。我能争取到老唐的这块地,也是多方奔走的结果。既然不能搞商业改造,那我建小学校,总没人能说什么吧。”顾云来说。
“那你征询过当地居民的意见没有?别搞得到时候开不了工就麻烦了。你晓得你这个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有能力有想法,唯独脱离群众。地方官如果没有群众基础,是怎么都干不长的。”沈艳丽说。
群众基础,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是至理名言。但沈艳丽说他脱离群众,顾云来就有些不认同了。首先他不是一线,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的。技术部门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而经常没有考虑到实施的具体难度。
要说花山市的群众,顾云来还是比较了解的。光一个拆迁问题,就经常和他们打交道。群众的可爱之处在于,他们可以真的用户给自己带来实惠的人。而他们的短视之处,也尽在于此。许多市政工程就因为拆迁补偿的问题而造成了极大的阻力,而这个问题,顾云来也只能交涉,具体的补偿款的,他是做不了主的。
但他愿意努力争取,多一分是一分。但对于狮子大开口的,他也绝不退让。所以这么多年,说起群众基础,顾云来的风评,应该算是不错的吧。
在自己的家乡顾巷村,那就更不用说了。没有好的群众基础,怎么可能谈的成种植基地的事情呢。但主要原因还是私企行为,资金充足,补偿到位。后续的安置也有跟进,不单是给笔钱就了事的。
就这样算是处理得比较完美的,也有人闹事。可见,不是所有的群众都是理智的。不管什么地方,都有刁民。
至于说十里镇,这个顾云来就说不清楚了。他刚到,没法谈什么群众基础。当地居民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城建局长到任。
按照常规的作法,顾云来应该是挨家挨户的调查走访,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对不对?但是十里镇的情况太特殊了,幸亏顾云来之前做过暗访。不然一到任就搞调查走访,那现在什么事就都做不成了。
顾云来一直主张做事要用于打破常规,具体的情况具体对待。任何的问题,也要换一个角度去看。别人都当十里镇是一个穷乡僻壤,是一滩死水。正因如此,涂名山才把他调到那么一个地方。可顾云来看到的,却是无尽的机遇和十分广阔的前景。
所以时代变了,群众基础这个问题也得分开来说。如果一个地方,所有的村民都做着见不得光的事情。你搞好群众基础,就是同流合污,也一样照准吗?
十里镇的问题,顾云来不敢说看得很清楚,但具体的处理方式,他心里已经有数了。
政府要遮羞,群众也是一样的。顾云来就算知道十里镇地下埋藏着古文物,那也不能大张旗鼓地捅出去。否则镇政府和市政府这么多年都蒙在鼓里,那面子往哪儿搁?同时把当地群众,也得罪了个干净。那顾云来这份差事,还干得下去吗?
两方都脸上无光的事情,只能让始作俑者来背这个锅了。
所以,顾云来利用建小学校的名义,搞建设“无意”中挖出了这个古墓。表示群众和镇政府事先都不知情,这是天降之喜,不就顺理成章了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