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个事件作为一个具体比喻的话,那么顾云来现在能够调动的人手,就是他的可用资源。而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四兄弟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无处可逃。
但是周警官那边的人手并不归他调动,这就两边能够实时并且愉快地沟通了。
“这里!”顾云来点了点地图上的一个位置,“他们一定会选在这里设卡。”
“可这里并不在我和四兄弟约定的交付路线上啊。”程翠说。
另外一边,周警官接到电话之后很兴奋。但在兴奋之余,也感到事情的棘手。像这样的抓捕行动,一般是在提前接到线报之后,经过几天甚至长达数月的周密部署。
这种情况只适用于扫黄打黑之类的专项行动。经过长时间的踩点布控,甚至由内线提供线报,可以提前到几个月的时间。
但是抓捕逃犯又不一样了,四兄弟的情况更加特殊。他们没有固定的活动区域,铁板一块,没有任何人能打入他们内部。而且极度危险,熟练各种枪械运用车辆驾驶,近身格斗以及专业级别的反侦察技巧。
从接到线报到组织抓捕,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已经算是十分奢侈了。由于线报的时效性有诸多限制,四个人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接到群众举报后,他们多半是准备离开,或者已经离开。加上市局的警力有限,所以这种雷霆行动的成功率不高,常常落空。
像顾云来这样能把事件精确到几个小时以里,还能提供一定的协助,这种机会实际是非常难得了。
但是周警官不能自专,还是要找队长商量一下。
刑警队长,具备多年的刑侦经验,专业能力没的说。为人处事方面,倒有些圆滑擅妒。
周警官来了一年多,队长都没把他当作自己人。甚至整个刑警队都觉得他在这里待不久的,所以一年的时间,周警官实际就是从事一些文职工作。
当周警官找到对队长的时候,还没说什么事,队长就已经对他“热情接待”了。
怎么样,小周,在队里待的这些日子还习惯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跟我说,我尽量满足你。
就是这种充满提携照顾和戏谑的语气,周警官一直没办法习惯。“队长,我不是来这里混日子的。我有一件大案要报。”
好,那你说说吧。
队长洗耳恭听,处处顺着他,也没有当回事。我们这些天天在外面跑的,都抓不到什么大案子,你一个做文职的,还能有什么重要线索?
说是关于四兄弟的行踪。
哟,果然是大人物呢!情报可靠吗?如果是普通群众举报,多半是在案犯离开之后。这种警我们不是不愿意出,是出了有什么实际意义没有。
队长的第一句话,是双关调侃。还以为周警官煞有介事的,是得了什么重要情报了。不是说四兄弟不够分量,只不过在出了通缉令之后,刑警队也接到过几次群众线报。
后面就是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无奈,普通群众在见到这些凶恶罪犯的时候,第一选择是远远躲开。即使敢报警的,通常也不在第一时间。即使偶尔有在第一时间的,也很难提供后续的动向。你很难指望普通群众都具备一定的侦查技巧,能紧紧盯着罪犯的一举一动。他们害怕呀,这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对待这种线报,他们往往持谨慎态度。周警官一本正经地把这种线报当个宝,确实有些可笑了。
周警官明白他的意思,而且队长所述也是实情,所以周警官把重点留在了后面:“是实名线报。市城建局有一位业务科长叫顾云来的,您认识吗?”
我知道他,以前三警联动到市政工程现场维持秩序的时候,接触过。很有能力的一个人,在他们圈里也小有名气。如果是他,那可以确保情报的真实性。队长有兴趣了,时间呢,时间至关重要。
“最早今晚,最晚后天。我们当然要作今晚的考虑,他给出的时间的两个小时,要我们两个小时给他行动方案。”周警官说。
要我们给出行动方案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