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糊:“有个笑话,如何评价魏蜀吴三国。
曹魏:合法,因为经过禅让程序;蜀汉:合理,刘备是汉室宗亲,继承家业理所应当;但到东吴这里只剩一个搞笑的合肥。
曹魏雄踞北方,实力最强;蜀汉羸弱,东吴夹在中间,怎么说要排第二吧,但它恰恰是统一可能性最小的。
除了复杂的内部问题,其他可以归结于一句话‘天命不在吴’。
曹魏实力最强,统一的愿望最为迫切;蜀汉也不遑多让,都说蜀汉是一群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尤其在刘备诸葛亮当政时期,即使后来还有姜维举起北伐的旗帜。
当时蜀汉手握汉中,buff叠加不止一层。楚汉相争时,刘邦就是从汉中打出去建立汉朝。虽然后来因为地理环境变化,不可能再复刻当年出汉中之策,但信念一直在。
东吴在这方面差得就不止一筹!
汉武帝时期征伐匈奴,留下一汉当五胡的神话。及到汉末诸侯打生打死,胡人也不敢南下。因为当时中原对草原仍然保持着高度的战争优势。
在中原诸侯中排不上号的公孙度能在辽东把后世和隋唐拉扯几十年的高句丽,压在地上反复摩擦。
更不用说魏蜀吴三方大势力更是把乌桓、南蛮、山越当血包刷。
于是在历史上留下‘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的评价。
大汉如此强,为何不到几十年就发生五胡乱华,异族入主中原之事,只因为三国带走英雄气?
细拆‘战争优势’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动员能力、经济实力,以及科技优势。
动员能力即内部的整合能力,三“战国”打仗的本事能差么。
经济和科技其实可以混为一谈,当时单纯的钱在草原上并没有多大优势。关键在冶铁能力,汉武帝实施盐铁专营,大汉军队武器换装为铁器,而匈奴的武器还停留在骨、石、青铜,铁器非常少。
终汉一代,这种铁器优势压制一直存在。
但再往后,科技代差依然存在,但差距不断缩小。就演变成东晋与五胡、隋唐与突厥、宋与契丹、女真、蒙古,明与鞑靼、女真对峙的局面。
不是汉人变弱了,是胡人变强了!大家都用铁器,谁怕谁!”
刘彻感慨,“原来如此!”
糊糊:“东吴的短板不在武器,而在经济。北方是中原中心,开发最早。蜀汉在秦汉时期经过系统的开发,但江东在这方面先天弱势,无论如何经济重心都不可能在它那儿。
唐朝安史之乱后,频繁的战乱使的北方社会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重心开始向南移动,这一过程直到南宋时期正式完成。
朱元璋的大明王朝作为唯一一个北伐统一的大一统王朝,最根本的原因不是他的战略战术有多优秀,‘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喊得有多响亮。
关键在于当时经济重心在南方,南方比北方强,就是该他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