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营州一直没有回消息。
姜恪听了后,沉思了一阵,吩咐道:“立刻派人,驱逐那几个关卡的士兵。”
张副将大声领命,当即率领军队,将各地关卡清除,有百济兵想要反抗,唐军直接斩杀,绝不容情。
姜恪此时也不急着去光州了,驻扎在熊津港训练士卒。
数日之后,便有百济官员过来,为设卡的事道歉,只说是一场误会。
扶余福信敢设卡,就是见熊津港兵少,胆子才变大了,也想试探一下唐人的态度和底线。
如今姜恪率领一万唐军返回,将他们伸过界的爪子全部斩了,他心中恼怒的同时,也被震慑住了。
眼下,还需要唐人帮忙对付义慈,他琢磨着等统一百济后,再慢慢驱逐唐人的势力不迟,这才派人来道歉。
姜恪也没有刁难,便道:“既是误会就好,我们并未强行掠走百济百姓,是他们活不下去了,想去大唐避难,我们才给予方便。福信将军若是连这都阻止,就太不像话了。”
那官员陪笑道:“将军说的极是,都是下面的人领会错了意思,我家大王最是爱民如子,怎会阻拦他们求活路呢。”
姜恪道:“还有事吗?”
百济官员笑道:“不瞒姜将军,我家大王得知将军率领唐军回来,那是喜出望外,手舞足蹈呢。”
姜恪道:“这是为何?”
百济官员叹道:“只因那义慈困兽犹斗,死守光州,我军久攻不破,大王正因此烦恼。还请姜将军率领大唐天军,帮我们攻打光州。”
姜恪抬手道:“你放心,我这次率军回熊津,就是奉朝廷之命,相助贵国!”
官员大喜,道:“那就太好了。”
姜恪道:“不仅如此,陛下还派来使节,准备嘉奖贵国君臣。不知福信将军,现在在哪里?”
官员忙道:“我家大王率领援军,也正朝着光州进发。”
姜恪道:“很好,你可先带我唐使,前往光州面见福信将军,当众宣读陛下嘉奖令,本人率领军队,随后赶到!”
百济官员欣喜道:“有皇帝陛下嘉奖,我军士气一定大振。”
姜恪从手下中挑选出一名参军,将皇帝嘉奖旨意交给他,让他担任使节,和百济官员一起前往光州。
却说福信率领主力大军,一路朝着光州进发,很快来到光州城外六十里驻扎,距离黑齿常之的营帐,只有十里。
黑齿常之得知消息后,赶忙率领手下将领,前往福信大营拜见。
进入军营之后,却见一女子在营门后等候,正是金燕。
金燕朝黑齿常之招了招手,便转身走开了。
黑齿常之朝手下吩咐几句,追了上去,来到营内一处无人的角落。
此时天色已黑,金燕穿着一身紧身皮甲,在夜色之下,显得窈窕动人。
黑齿常之上前问道:“公主,找我何事?”
金燕望着他,道:“我是来提醒将军的。”
黑齿常之愣道:“提醒我什么?”
金燕感叹道:“前几日,扶余全在大王面前进言,说你是故意不打下光州。”
黑齿常之瞪眼道:“什么?他真这么说?”
金燕道:“是的,他说你是养寇自重,暗中已经与扶余义慈勾结,故而大王才派兵过来。”
黑齿常之怒斥道:“这只腐狗!大王怎么能听信他们这些降奴的话呢?”
扶余全这种两面三刀的投降将领,按理来说,在新的阵营中,都会混的比较艰难。
谁曾想,福信竟特别重用此人,还用他来分黑齿常之的兵权,
此人仗着这一点,经常与黑齿常之争执,态度嚣张跋扈,黑齿常之极为厌恶此人。
金燕忙道:“将军请慎言,大王最近变化很大,将军待会一定要注意说辞,别冲撞了大王。”
黑齿常之深吸一口气,朝她行了一礼,道:“多谢公主提醒,等我消灭义慈,报了大王的恩德后,就辞官归隐,再不与这些人为伍。”
语毕,回到营门附近,带着手下朝扶余福信的王帐而行。
来到王帐附近,只见银光闪闪,帐外站了一支铁甲部队,人人披甲执锐,气象森严。
这支铁甲军队,正是用大唐援助的一千铁甲组成,再加上缴获的数百铁甲,组成一支一千五百人的铁甲军队。
这支军队被福信命名为光明军,福信不让他们去前线作战,而是带在身边,当做亲卫军。
数十名光明军站成两排,相对而立,手中长戟,斜指向前,在空中交错,形成一条森然戟路。
这是在彰显王权的威严!
黑齿常之通报一声后,走在长戟之下,心中很不是滋味。
扶余福信故意在他面前彰显王权,显然是对他已经不那么信任了。
黑齿常之很快进入王帐,朝坐在王座上的福信行了一个百济礼节。
“臣黑齿常之,拜见大王。”
福信微笑着抬手,道:“黑齿将军不必多礼,坐下说话吧。”
帐中除了福信外,还有三名将领,他们已经占据了左右首位,只有右边还有一张矮椅。
黑齿常之迟疑了一会,只好坐在右二位,脸色颇为难看。
因为坐在右一位的将领,原本是他的部下。
扶余全坐在左一位。
他如今担任佐平的职位,还被封为阿错王,无论官职、爵位,都在黑齿常之之上。
扶余全笑眯眯道:“黑齿将军,之前义慈没有倭人帮忙,你尚能连战连胜,如今义慈被围光州,陷入绝境,你为何却打不下来了?”
黑齿常之瞪了他一眼,道:“还不是你劝说大王,城破之后,将光州屠城,这才激起他们反抗之心!”
扶余全哼道:“大王,您听到了吧,他竟将责任怪在您的头上。”
扶余福信眯着眼,道:“黑齿将军可能是一路久战,过于疲困。这样吧,黑齿将军,你暂且休息,让扶余全来攻打光州,如何?”
黑齿常之心灰意冷,道:“大王怎么吩咐,臣怎么做就是。”
这时,一名军士来报,说派去熊津港的官员回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