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李治穿过宫门,快步走了过来,将太平公主抱了起来,朝他问道:“太平,你母亲呢。”
李令月道:“母亲在屋子里呢。”
李治点点头,道:“我先去陪你母亲说说话,你和兄长们继续玩吧。”
放下太平公主,朝寝殿而去。
李治来到殿内,见武媚娘躺在榻上,单手支颐,闭目养神。
李治是听说了武媚娘提前回宫,感到奇怪,所以过来瞧瞧。
此时见她一副疲惫模样,便没有打扰她,拿起一块毯子,盖在她身上,在屋中找了张椅子坐下,拿着本书看了起来。
不一会,武媚娘睁开双目,瞧李治在殿内看书,又看了一眼身上的毯子,微微一笑,起身问:“陛下何时来的?”
李治放下书本,道:“刚来没一会,媚娘,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今日生辰宴还顺利吗?”
武媚娘一边煮着茶,一边说道:“出了点小事。”
李治问是什么事,武媚娘也不隐瞒,将武府发生的事都说了。
李治听完后,吃了一惊,终于明白她为何这般疲惫了,忙问:“岳母还好吧?”
武媚娘柔声道:“妾身已经安抚了母亲,将情况也跟母亲说清楚了,母亲无恙。”
李治点点头,道:“那就好。”
武媚娘道:“陛下,妾身想将武元忠流放倭国,您看可以吗?”
李治愣了一下,道:“你为何要将他流放倭国?”
武媚娘迟疑了一下,道:“陛下觉得妾身罚的太重了吗?那就流放岭南吧。”
“等会。”李治抬了抬手,道:“媚娘,听你的意思,流放倭国,比流放岭南更糟糕吗?”
武媚娘愣了一下,道:“是啊,倭国是边夷海岛,临近地舆尽头,流放那里,肯定更加严酷。”
李治听了此话,心中一动。
这个时期的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故而以大唐长安当做世界中心,距离长安越远,就会觉得越偏僻。
唐人是发自内心的认为,离长安越远越不好。
以前最远的地方就是岭南了,如今出来一个更远的倭国,所以武媚娘下意识,就将流放倭国当做最高惩罚。
武元忠也因听说流放倭国,被吓得昏了过去。
由此可见,以后完全可以用倭国取代岭南,成为新的流放地。
正当李治想的入神时,武媚娘又道:“陛下,四郎已经十三岁了,似乎也到了开府的年龄。”
李治愣了一下,才想起李廉确实到了开府的年龄,点头道:“你不提醒,朕都差点忘了,二月的朔望朝上,朕就下旨让他开府。”
时间很快来到二月初一。
朝会之上,李治与群臣商议了九州的治理方案。
群臣对倭国都不太了解,没有提出太多方案。
大部分人的意思是,按照当初打下吐蕃的方案,依葫芦画瓢,抄答案就行。
简单来说,就是将九州设立为一个都督府,派遣武将镇守。
最终,由李勣举荐刘仁愿担任都督,只是都督府的名称,众人却众说纷纭。
有人说将九州设为瀛州都督府,将耽罗也包括进去。
也有人说将九州设为扶桑都督府,扶桑是前朝对倭人的一种称呼,因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还有人直接提议,命名为倭州都督府。
李治见众人说的差不多了,才提出自己的意见,道:“朕看,不如命名为隼州都督府吧。”
阎立本问:“陛下,为何要取名隼州?可有讲究?”
李治缓缓道:“据朕所知,原来的九州,名为隼人国,后来被和国所灭,才改名九州。我们用隼州为名,正可拉拢本地土人。”
阎立本笑道:“陛下考虑深远,臣无异议。”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
张柬之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既要拉拢隼人族,可在隼州都督府任命官员时,优先任用隼族人。”
李治道:“准奏!”
刑部尚书窦玄德道:“陛下,隼州偏远苦寒,臣以为可以设为新的流放之地。让犯人在隼州挖矿!”
李治那天与武媚娘商议后,正有这个想法,当即挥手道:“准奏!”
接着,李治也在朝会上,提出给李廉开府之事。
皇子十二岁开府,已成为常例,群臣自然不会反驳。
这两件事商议完之后,鸿胪寺戴至德上奏了一事,跟百济有关。
原来宝女王突然率领倭军撤出百济,扶余义慈兵力大减,接连打了几场败仗。
如今已被黑齿常之的军队,围困在了光州城。
然而扶余义慈最后的抵抗,竟出乎预料的顽强。
黑齿常之攻打十日,竟无法打下城池,局势陷入僵持。
其他支持扶余义慈的郡将,正在朝着光州集结,想要救援扶余义慈。
等这些军队抵达光州,局势又可能起变化,所以扶余福信派人给长安的道琛写信,让他请求唐军支援。
李治听了戴至德的话后,问道:“依卿之意,是否要支援百济?”
戴至德道:“回陛下,老臣以为,眼下应当出手相助。扶余福信若能尽快统一百济,对我们也有好处。”
郝处俊出列,道:“陛下,眼下我军主力都部署在隼州,熊津港守军不足三千,恐无力相助。”
李勣出列,道:“陛下,老臣以为,既然已经与倭国达成协议,可以将隼州军队,陆续调回营州和熊津港,防止高句丽偷袭。”
李治问道:“那隼州留多少兵力合适呢?”
李勣道:“留一万兵力足矣。”
李治却有点不放心,觉得一万人太少了,倭国可是不讲武德的,随时可能撕毁条约偷袭。
“为了以防万一,还是留一万五千人吧,再多运送马匹军械过去。”他挥了挥手。
郝处俊拱手道:“臣遵旨。”
李治又问起倭国本州情况,得知新罗、虾夷和靺鞨,都在往倭国增兵,显然是不准备把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
另外还有一个新情况,因为虾夷兵力都聚集到倭国,肃慎这个老六,竟然偷袭了虾夷的北苦夷岛。
虾夷人也没有回援的意思。
在他们看来,陆奥比北苦夷岛强得多,看来是准备换家了。
话又说回来,眼下宝女王和中大兄依然在对峙,再这么拖下去,倭国想收复这些领土,会越来越困难。
戴至德拱手道:“陛下,眼下倭国局势已对我们有利,应将注意力放在百济身上,尽快帮助余福信控制百济。”
李治目光看向了王及善,后者当即出列,道:“陛下,臣以为百济之事,不必着急,应再观察一下情况。”
戴至德愣道:“再观察什么?”
王及善看了他一眼,道:“戴寺卿,扶余福信此人,不足为信,根据我掌握的消息,他已经暗中派人联系了高句丽,而且有对我们不利的一些小动作。”
戴至德心中王及善是内领卫,消息肯定比自己灵通,便不做声了。。
李治挥了挥手,道:“此事就依王卿之言。”
几件大事商议完后,朝会很快结束。
李治回到甘露殿后,立刻命人召王及善觐见,询问百济情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