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弟 > 玄幻奇幻 > 盗艺江湖 > 第339话 活下去吧!

第339话 活下去吧!(2 / 2)

清宫之内,又堆起如山的古藉。不知道这些人从哪弄到这些,翻遍名录,各个时期都有。然而,乾隆就是乾隆,他发现这一堆怪力乱神异经八卦的东西,无论是丹药草石,还是修身玄术都十分邪门,邪门到让你不得不信。虽然第一次见,但有些东西还是略有耳闻,比如用一些‘不好说’的东西炼丹,你懂的,就是‘那个’。以往只是捕风捉影的讹传,在手中书籍上却有详细的丹方,那‘不好说’的东西如何来取,取多少取多大年龄女子的都十分详尽。就是害死嘉靖的那个东西。

再补充一下,收缴这么多书籍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当然啦,办差的也要图个费力能讨好不是,所以在呈皇上之前,先分门别类整理好。看到这些,皇上岂能不怒火中烧,迁怒于苦苦办差的奴才是最最不要滴!

浑身发颤,正是气头上的皇帝陛下真想让他们人头落地。他心里清楚得很,这些家伙不仅仅私藏,更是满天下寻找耗材用料,文臣武将,都是用尽精力去捣鼓这些东西。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京师皇城。

我们的乾隆皇帝隐隐发觉,这些东西都指向一个人。

朱厚熜。

前明嘉靖皇帝。

万圣帝君。

当然,还有那个没在史册上出现过的——蓝神仙。

一把火烧了,再没有下文多好,然而事情就是按照曲折的线路发展才正常。

在场的人里,几个侍读,在翰林院里芝麻绿豆一样的小人物,用十分巧妙的词藻,硬是把这些东西弄走了。大体意思是这些古藉虽属至邪之物,但其中不乏隐世高人的智慧精华,倘若一把火烧掉,有可能连带一些真学一同毁之一炬。事关道家真知实学的东西,还是保留为好,前明皇帝可谓个个推祟道家文化,由此可见观宇内精髓必有过人之处。不如先保留下来,待一一查阅之后再定夺。

我们的乾隆皇帝是最容易动怒的血气方刚生理期年纪,却有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情绪控制力,深吸一口气,平静下来,当然这是我的想象。交给几个人处理,又拟旨将此事落在几位大学士头上,叫他们速速筛选。

进展很顺利,不出数日翰林院回旨己按圣意处理妥当,将一些堪称道教思想精华的部分整理成册,重新注释名录送岳麓书院存放。

到此也算告一段落,在当时的朝堂上,文武百官给那场收书闹剧用‘丹书之变’来称谓,这和后面的‘天子修书’相对应,那期间人人自危,都提心吊胆。总算过去了,文武百官也速度回归朝堂中的角色,殚精竭力。

然而,在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学士手中,计划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翰林学子们纷纷走上下派的道路。他们虽在翰林院里无足重轻,但一旦得天子赏识或前辈恩师提携,下到地方不是封疆大吏一般的存在,就是办大事儿的钦差。具体数字史册上能查到,不可能准确,有些短期的钦差查不到,但可以肯定,这也是‘他们’的计划内容。

乾隆十四年。

湖广总督上奏,钦差王昀吉在堰州行辕里不知所踪,皇帝下令速速查找。人是没找到,数月也没消息,为此乾隆还摘了几个布政司按察使的顶戴。钦差大臣失踪,乾隆可没把这事看简单了,直接影响他如何审视下面的吏治情况,谋害钦差,史上不是没有过,哪朝哪代发生这事无不是一场大狱。

这里咱就不计较三品按察使到底叫什么官,究竟是提法使还是臬台交给史学家去争吵!李卫向雍正要了个三品臬台的官,可臬台却是清末没了督指挥使之后,才叫藩台臬台的,想搞懂历史最好去学校,别在乡野间浪费情怀。影视剧就是个毒害,把最近的清朝吏制都给整乱了。

“说重点”。张春来十分不耐烦。

“你急什么!我这不是让你们多了解一些知识和背景吗!”。

每件事都在按一定的规律发展,这幕后有没有‘推手’?咱先不管,单看如何发展。

乾隆十四年短短三个月里,十几位朝中要臣离世。京城文武百官,只是老百姓的通俗叫法,每日上朝的京官远不下这个数字,十几位大员并没引起皇帝警觉,目光又回到翰林院才让皇帝又怒火中烧。

一位五品学士的家眷,因出身或是什么功绩,受过皇太后册封的诰命,觐见皇上哭诉,她家的男人已经数日在家疯病,命在旦夕。事情我简单点说,无关紧要只是过程,先别理会诰命见皇帝可不可能,金丝紫龙霞帔能显出多大荣耀,皇太后皇后啥的和官吏女眷往来是有规矩要遵守,但还是有往来不是。

赶忙派人赶往其家中查看,当然少不了御医啥的。五品顶戴的学士在翰林院里是什么级别我真没研究过,不过从那人的讲述来看应该很了不起,外人眼里的了不起,翰林院里毛都不是。清朝很大程度承袭了明朝制度,翰林院国子监的人应该品级不低,但非四品以上官员不能觐见皇帝是肯定的,学识爵位,很难理清的。他讲的时候有名有姓,太爷当时没刻意记,我更无从去编,只是这小事绕不开,不能不讲罢了,爆点就在这重要的小事中。

御医回旨是失心疯,可其他人却带回了那人一些东西,包括他与湖广总督包括前面提过的王昀吉往来书信。乾隆看过之后,几年前没发出来的火终于爆发。

“几年前他们都在场”张春来道。

有点小激动,不可思议张春来这么敏锐。如果是明哥我没这感觉,当然他也不笨,反应如此快,证明他用心在听。

也许人就是这样,本来精明的很,偏偏总是犯二。

那个五品学士只是其中一人,其实有很多朝中大员与宫内之人手中有这些奇经异术之物,都选择了沉默。别人会认为人心很复杂,明知皇上对这些东西恨之入骨,可就是不当回事儿,满足私心却忘了脑袋。

实际没这么简单。

书信当中,所提到的人和事一一联系起来,我们的皇帝陛下火冒三丈。原来几月里去世的官员个个都不是正常离世,或多或少与那些丹石炼金,飞天长生的梦想有关。然而,那些脑袋这时候没有因此落地。

这是有原因的,先从人身上来讲。

清朝皇帝丰功伟绩者有,平庸无为者有,思想开明胸怀大志却生不逢时者更有,但没有一个遇事以杀来解决问题的,更没嗜血的暴君。整个清朝十二个皇帝,虽不都是圣君明君,但却都是仁君。高喊一声把他们推出午门斩首,那是导演才能安排出来的,不是真实的清帝。仁孝,清朝皇帝的首要品德,‘非仁孝不可继大统’。

这在‘圣祖遗训’里写得清清楚楚。

你要问我‘圣主遗训’是啥?圣主是谁?今天要不把你牙打下来我跟你姓。

再从心智上看。

乾隆,和前至明末的皇帝,都或多或少接触过西学,程度不提,单从故宫里陈列的文物就能略知一二。虽然达不到现在的水平,但早期的物理几何等学科还是统治者不缺的学识。有些东西用传统民族文化解释不了,但用西学就完全说通。不得不佩服中华传统文化,虽没在过早的时代创立专业学科,但留下的民族文化遗产里,艺术瑰宝,璀璨地工艺结晶一件件给我们留下来,让西方学者总能找到惊叹的奇迹。

“你能不能往后说?说说后面”阿约道。那架势是还想扑上来,不想再舒展筋骨,这姿势讲述我舒坦着呢,敢忙表示歉意。

是什么先等一下去深究,总之乾隆皇帝面前地一切都在向他揭示,千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无一例外的渴求长生不死,飞升神宇。而且还涉及到了汉武大帝,那千古一帝也和这些东西扯上关系,乾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秦始皇海外求丹也就算了,西汉皇帝也有这等雅兴?

让他肿么对待自己的人生。

对这求索之情承上启下?还是到此为止?

“行了,你就别浪费你初中生的词藻了。”张春来怒了。

“nonono,一点也不浪费。”承上启下、到此为止,此时都在乾隆的心里闪现。接触过西学,雄才伟略的皇帝心里明白,只要他这时出手,几千年的长生密术极有可能在他有生之年得到。那些东西虽然杂乱,但是其中涉及到的地点、事物、以及所处时间段,都是不见正史,却在民间和稀世典籍中屡屡出现过的。

他自己就兴过文字狱,他比谁都清楚,想掩盖掉什么东西,必然有原因,掩盖不掉,必然有想把他纠出来的人和理由。稀世典籍并非原本,大部分为手抄或衍生出来的,虽没有多少佐证,举出的个别例子很难判断真实可信,但从文本来看,绝对有站得住脚的地方。

乾隆的文化造诣不用我多说,那人口中先帝是能够看懂梵文的。所以,当那些东西出现眼前的时候,皇帝没有大发雷霆,收住了行将暴发的怒火,而是立刻去查找其中主线。

文臣武将,他们想求得长生不老之术,困难可想而知。

但他不同,他可以求得。虽也有困难,但可以预见成功并不远,因为他的皇玛法和皇阿玛给他留下很多可用的资源——贱民。

长生。

离我如此之近。

那年是公元1749年9月。

朝廷对九大封疆大吏重新任免,从京畿到地方州县,一大批户部官吏机构增设。各学派书院抽调饱读之士进京任职,对不同地域的书籍古典重新编录排序,州府县衙,对属地内所有在册上的民户记录逐一整理,各州县管辖地域的分布认真勘察划定。

文武百官,都忙得不亦乐乎!

地图前,乾隆看着自己的大清疆域,热血澎湃,豪情满怀。

他们兢兢业业,有的人从那时开始一干就是数十年,穷其一生精力,‘天子修书’即是从那时开始收录各属文献的。当然收录也收到了干货,这个咱们后面细说。没人在意皇上心里怎么想的,那么大的事儿烟消云散了,皇恩浩荡,不杀一人,感激涕零。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转过年头之后,宫内有人开始着手准备皇上的新任务。

南巡。

1751年,也就是乾隆十六年。皇帝陛下终于出发南下巡幸,我们的主人公,没眼珠子的神秘人登场了。也就是那一年,他在大船上见到了皇上,承蒙皇帝圣恩穿戴上了五品顶戴和黄马褂。

御林军,皇帝亲卫都是五品官帽服靴。

当然,那时候他还是人,他叫王修五。虽不算随驾左右的亲军近卫,但却归皇帝直接管辖,直接上属是满人,那上属大有来头,咱先不说。

那年,王修五32岁,他是普通人不假,除了一身武艺别无可取之处,承蒙皇帝召见,是他的家事背景原故。

最新小说: 认错男主后我反向渡劫 洪荒:我奎牛,开局指点女娲造人 我以神话铸长生 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红楼大当家 地狱诱宠:闪婚老公是冥王 夜空不在树篱外 阴影帝国 四合院:从卡车司机开始 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