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喜提假期
朱瀚没想到,朱元璋会用这种方式挑战他的软肋,反正朱瀚想不到拒绝的理由。
但是,想让朱瀚就此服软,也是不可能的。
朱瀚很不满的对朱元璋说道:“哥,你也太贼了吧?拿周氏商行给我的东西再送给我一次?借献佛也没有你这么献的吧?”
朱元璋却显得很得意,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咱一个要饭的出身,还在乎啥脸面,再说了,咱能真劫你的人不成?”
朱瀚看着朱元璋不怀好意的笑,顿时明白了什么:“不会是我不选,你就说周氏商行拐卖人口吧?”
“拐卖人口倒是不至于,但容留风尘女子,却也是不错的借口。”
朱元璋笑了起来,对朱瀚说道:“怎么样,咱的条件不错吧?”
他对风尘女子非常厌恶,讨厌还来不及,他虽然没有明令禁止皮肉生意,但如果真的想‘威胁’一个人,‘容留风尘女子’倒也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天下都是朱元璋的,他找什么理由都能说得过去。
当然,对朱瀚……不至于如此,朱瀚也知道朱元璋此时不过是逞一下口舌之利而已,如果朱瀚真的不做,到时候朱元璋还得把胡惟庸和刘伯温给朱瀚送过来。
“哥,现在你让我做的事,和以前做的事不一样,完全就是两码事,这近千万户的人家改变,这得是多大的工程量?不是我做不到,而是需要帮手。”
朱瀚双手一摊,很是无奈的说道:“哥,你让我干活,又不给我帮手,这让我咋干嘛?想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没这种可能。”
朱瀚还准备给朱元璋举更多的例子,可朱元璋却在这个时候摆摆手:“行了行了,你小子就不是吃亏的主,你想用谁就用谁行了吧?咱到时候直接批就是。”
面对朱瀚的说辞,朱元璋一点辙都没有,不管之前坚持什么,但到了最后都得听朱瀚的……朱元璋早就习惯了,朱瀚就不是个肯吃亏的人。
朱瀚不管面对谁都不愿意吃亏的性格,让朱元璋很无奈,但也正是因为这一性格,让朱元璋可以放心大胆的把很多事情交给朱瀚去做。
反正最后吃亏的不是自己,还操心那么多干啥?
……
朱元璋已经开始加强对天下的监察了。
这种监察,不是朱元璋想要清洗谁,而是因为他掌控欲极强的性格,想要掌控一切,想要知道一切,这也是朱元璋多疑的原因之一,他可以否定所有的文武百官。
朱瀚是朱元璋最不需要怀疑的一个人,但他依旧在朱瀚的关系网里面安插了眼睛,这不是说朱瀚正在逐渐失去朱元璋的信任,而是他的性格推动他这么作。
对此,朱瀚的应对是什么?
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问,你朱元璋爱怎么安插人手安插人手,我知道了也不在乎。
又不造反,担心这么多干啥?
朱元璋生性多疑,但在一些事情上,他并不是睚眦必报的性格,比如某位勋贵说他几句坏话,朱元璋就当不知道……可一旦触犯了朱元璋的底线,那就是新账旧账一起算了。
朱元璋不睚眦必报,但他小心眼啊。
朱瀚才不管朱元璋盯着谁,他只需要过好自己的,然后去实现梦想就可以。
要说周氏商行也真是,一直想挑战自己的软肋。
在大明,你女人很多并不是什么罪过,只要你有能力有再多女人也不是不行。
……
工匠户籍,就是让一部分人改变自己的身份,从农民变成工人。
未来工业的重要新开始体现的时候,这一身份会被热捧,但现在大家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农意识’领域,认为天大的身份也没有几块土地重要。
如果贸然的去改变一部分人的身份,没有足够的说明,很有可能会造成动荡……毕竟成为工人以后,首先夺走的就是他们的土地。
从稽首回来的第二天,刘伯温和胡惟庸就来找朱瀚报道了,朱元璋给他们下命令的时候,也没说让他们跟着朱瀚干什么,只是让他们听朱瀚的命令。
朱瀚见到刘伯温和胡惟庸,直接对他们说道:“今日无事,你们先回去歇着吧。”
过来以后不干活,先让歇着。
刘伯温和胡惟庸对朱瀚的做事风格算是熟悉,否则根本接受不了朱瀚的办事方法。
恭喜刘伯温胡惟庸,在加班内卷的洪武朝喜提假期一天。
至于朱瀚,他则要前往杭城,想去周氏商行转转,可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周德兴拦住了,说是有事要找朱瀚。
周德兴自从学会了玩火药,就整天沉浸在爆破中,他带着爆破队伍天南地北的跑,哪里需要爆破他就去哪里,目前已经成为大明的头号爆破大师,找他的人是络绎不绝。
想了想,朱瀚还是放弃自己前往杭城的计划,留下来见周德兴,他们也很久没见了,正好趁此机会找几个老友好好的聚一下。
“英王殿下,俺来见你了。”
周德兴见到朱瀚,只是客套了一句,然后就把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殿下,俺今天来见您,是有事相求,听说咱大明准备建铁路,通一种叫做火车的出行工具是吧?殿下,这件事您用得着俺。”
朱瀚饶有兴趣的看着周德兴:“说说吧,怎么用得着你?”
“当然是爆破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活俺最拿手了。”
周德兴对朱瀚说道,并且详细的对朱瀚说起了自己这些年的成长:“之前,俺爆破都是用最大火药,但现在俺在爆破的时候,更讲究技巧,俺带领的队伍中,爆破手艺最好的队伍,能够在不破坏山体的情况下,从山里面凿出一个洞来。”
朱瀚听着周德兴的叙述,越听越有兴趣……周德兴的队伍,不正是后世建设兵团的原型吗?
朱元璋不是想让大明的工匠越来越多吗?
如果把周德兴的队伍变成建设兵团,把匠作营里的工匠进行改制……改成工籍,再把各地的匠人编成工籍,让他们端上铁饭碗……初步的计划就完成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