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两人官阶品级皆相同,都是正九品,并无高低上下之分。所以到了会客厅,只是相互客套谦让了了几句,便分主次落座。
寒暄已毕,两人坐定,林凡没有继续闲扯下去,而是直入主题,开口问道:“不知杨大人此次前来,除了为我巡检司送军械之外,是否还另有他事需要我巡检司去办?”
这其实是林凡明知故问,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仅仅只是押送军械,只需要从县衙里随便找一名书吏前来,能够跟巡检司交割清楚,不出现纰漏就可以了。
而现在却是县衙主簿亲身前来,就已经足够说明其中的问题了。
主簿其人姓杨,名远望,出身安州本地孝昌县一地方士族之家,不过却并非嫡系,乃是旁支。
杨远望在崇平三年时中了举人,按照本朝异地为官的惯例,他若是当官的话必须要到安州以外的州县才可以。
不过,由于杨氏家族向上面使了银子,他不过是一个举人,担任的也并不是封疆大吏一类重要的官职,算不得什么大事,当时吏部主事的官员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象征性的把他调到了与孝昌相邻的永阳县,让他做了这永阳县的主簿,而这一做就是六年。
孝昌杨氏不是什么豪门大族,势力也局限于孝昌以及邻近几县,在京中和官场上也没什么人脉,论实力和影响比江州林氏不知差到那里去了。
别看世族与士族表面上仅一字之差,而实际上的差距却犹如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
更何况杨远望并非杨氏嫡系,家族耗费人力物力培养他,一旦他获取功名,甚至出仕为官,就到了他要回馈家族的时候,之所以把他安排在永阳正是如此,就是为了让他他更好的照应家族在安州的利益。
甚至于杨氏主脉一系为了防止支脉坐大,在以后出现强枝弱干的局面,有意打压杨远望一系。
想当年他刚刚中举的时候,春风得意、豪情满怀,原以为家族会全力支持他入京赶考,成为那两榜进士,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盆凉水从头而下,将他那豪情壮志全部浇灭。
杨氏当代族长带着族老们亲自出面,情真意切的劝说他放弃科考,让他以举人出仕。族人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各种手段齐出。对杨远望威逼利诱,名为奖赏,实则逼迫。
一家老小生死尽都掌握在他人之手,他只能无奈的向家族妥协,让他原本想要再进一步,赴京参加会试的念头只能打消。
对于杨远望来说,年轻时候一心向往的金榜题名,到如今早就已经成为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在杨氏一族有意无意之下,六年之间,杨远望除了为家族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之外,却从没有获得过丝毫的升迁。
从他当上主簿的那天起到现在,永阳县令都已经换了三位,而他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正九品主簿。
最初的时候,他还抱有一丝幻想,认为家族虽然势力,可也不至于如此绝情,一点情分都不讲。时日久了,一切都会改观。
可随着年岁渐长,他也就渐渐的死了心,明白了家族以前培养他,只不过是把他当
做一颗攫取利益的棋子罢了,世间又有谁会为了一颗棋子去真正的劳心费力呢?
事到如今,他早已看开了,绝了仕途攀爬的念头,只是一心一意的想着如何才能够多捞一点银子,如何才能够从老百姓那里搜刮更多的油水,然后全都装到自己的口袋里。
可以说,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当初那个朝气蓬勃、踌躇满志,自小广读圣贤书,一心只希冀着有朝一日能够一举成名天下知,然后可以造福百姓,能够救百姓于苦难的杨远望已经死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贪得无厌、唯利是从的小小官僚,而他唯一所剩下来的只是一具日见老迈腐朽,毫无生机的躯壳而已。
说起来,从他看开这些以后,杨远望的日子过得也还算不错。
有他照应,家族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他在家族里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所以他们这一支在家族里地位虽不如主脉嫡系,但也从原来的不受重视变成了现在的举重若轻。
加上他又借职务之便为自己捞了不少银子,所以一直以来,他的日子可以说是过得极为滋润了,而且只要他没有野心,这样的日子仿佛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往事如烟,至此已经不必再提。看在三十两银子的面子上,素来圆滑的杨远望也就不再藏着掖着。
他笑着说道:“林大人果然神机妙算,我此番前来,确实是另有他事,林大人到来时日不久,不知大人可曾听说过傅天临其人?”
林凡沉吟片刻,方才说到:“下官到任虽然不久,到也有所耳闻,不过都是些只言片语,不知真假。只听闻有人讲傅天临此人在整个淮南道素有侠名,扶危济困,劫富济贫,被誉为侠盗,在百姓间声望很高!”